“在一个群体,做事似乎总要合群才好,”有天晚上我在大学教室的走廊下想,“一个人如果无缘故地太显,是很做作的,尤其是那些权力管的较为轻的地方;我有读书的习惯,可如果班里人都大吵大闹,我是不会继续读下去的。”
我吃饭也是和宿舍的人一起去,如果要单独去,感觉会有被抛弃的意思,这实在很平常——但也有不平常的,有一天我“吃”了一个故事。
事情是这个样子:平常我们吃饭,都喜欢乱夹别人的菜,感觉这样显得关系不错?但我想,更多就是想夹吧,出于本能。不过我说的那天,我没有夹别人的菜,倒是有人来夹我的,因为我没怎么吃饭,停了一下,愣了一下:
“假如有个人叫刘A吧,另外一个人叫刘B,他们关系很不错,刘B经常照顾着刘A,刘A的设定就设定较为天真,算是被照顾型的;刘B的设定就设定为较为成熟,算是照顾型的,这天他们一起出来吃饭,刘A的菜有煎鱼、藕片,刘B的菜有鱼仔,虾米,刘A夹了一大块虾米,说:‘真好吃!’刘B只是微微地笑一下,他说:‘喜欢吃就多夹点!’第二天他们又来吃饭了,刘A的菜有煎鱼、虾米,刘B的菜有鱼仔,虾米,刘A夹了刘B一大块虾米,刘B生气了。
‘你贱?有为什么要夹我的?’他一气之下不吃了。
刘A委屈了,‘昨天夹也是夹,今天夹也是夹,都一样的,为什么你昨天不生气?’”
我想这个故事其实也是没什么意思的,刘B接下来肯定可以接上“因为昨天我给你吃是因为你没有,今天是有了,这叫贪心!”之类的话,可我总察觉事情或许不会那么简单,我一直想着,默默地走回到了宿舍还在瞎想……记得那天的阳光很刺眼,刺得我们都睁不开眼睛了,就像这个故事,有点眩晕的感觉,让我犯“哲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