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是不是着急动手创设心流了?今天要“践行”为主咯。
「拆页六」来自第三章《心流的构成要素》P130
挑战与技巧的黄金比例
很少有人会为了改善体验品质而下这么大功夫,去发明如此错综复杂的调剂方法,但我们都有类似的替代品。
每个人都有一套填补生活中的无聊空隙,或在焦虑来袭时保持平衡的特定方法。有些人习惯信笔涂鸦,有些人咀嚼东西或抽烟、梳头发、哼曲子,目的无非是通过有规律的行动,把意识规范得更有秩序。这些活动是种“小型心流”,可以帮助我们度过日常生活的低潮。
活动能带来多大的乐趣,主要还是取决于它的复杂性。自发的小游戏虽能纾解日常生活的无聊,却没有增益体验的作用。为了达到改善体验品质的目的,必须迎接更大的挑战,应用更高层次的技巧。
所有受访者都指出,乐趣会在活动中某个特定点出现──行动的时机跟当事人的能力恰好相当的时刻。以打网球为例,如果双方实力悬殊,就毫无乐趣可言。技术差的一方会觉得焦虑,技术好的一方则觉得无聊。所有其他活动也是一样:演奏技艺娴熟的人,太简单的曲子嫌乏味,过分复杂的曲子却造成挫折感。乐趣仿佛是无聊与焦虑中间的藩篱,在此,挑战与行动能力恰好平衡。
挑战与技巧的黄金比例不仅仅适用于人类。
我带猎犬“骑兵”到空旷的地方散步时,它最爱玩的一种游戏就是小孩都爱玩的抓人游戏。它会用极快的速度绕着我兜圈子跑,舌头伸出口外,眼睛机警地盯着我,向我挑战,要我去抓它。有时我会突然扑过去,运气好的话就能碰到它。有趣的是,如果我觉得疲倦、无精打采,“骑兵”就会缩小圈子,让我比较容易得手;如果我心情、体能状况都好,它也会扩大圈子,这么一来,游戏的难度可谓是保持稳定。“骑兵”对挑战与技巧之间的平衡有种不可思议的判断力,使这种游戏永远能给双方带来最大的乐趣。
「I 重述知识」这个挑战与技巧的黄金比例,你如何定义,为什么这样定义。
比如,我常说,给员工设定目标,要让他们够得着,什么叫够得着呢,不是走过来伸手就能摸到,也不是助跑后跳起来就能摸到,而是要思考琢磨找到最佳助跑和弹跳状态后才能摸到。那么这个目标才有效,这个目标就是挑战,而技巧就是员工本身具有的技能+增加的一点员工可掌握的新技能。所以,完成挑战所具有的技巧可以超出原有技巧的15%左右。
再如:合适偏高、必要难度——不是那么容易,还需要在原有保证完成的难度基础上再进一步。
书法圈有句话:“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意即:你如果跟最好的去学习、借鉴,你的水平会跟它掉一截;而你要是找中等水平去看齐,那么最终只有最差劲。
事出同理:
挑战目标如果等同于你现有技能水平,那就没有任何难度,一旦顺利达成,不可能出现丝毫成就感;那万一目标过高,大大超越了你的现有技能水平,就显得太过遥远,可望而不可即,又会打击你努力投入的热情,硬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话,除了痛苦、失落、绝望,你什么乐趣都享受不到。
黄金比例就要求我们找到两端之间的最匹配点位,以期实现乐趣与心流。
当然,这个黄金点位不是明摆着的,也很难精准计算,更多的是需要自己有意识找寻和摸索:感觉太容易就加点难度、似乎太难了就放低点指标,最终才能调整到“刚刚好”——显然,这要求我们把许多事情和任务的大目标切分成一个个阶段性的小目标,并逐一设计针对性的黄金点位。
我们完全可以在一个新的黄金点位达到最优体验,再继续物色下一个黄金点位去创造相应的最优体验。
这也正是书中说的“小型心流”累积的渐进过程,等到任务目标全部达成,整个过程自然如愿以偿,造就了一个“大型心流”。
以前调整、校对的过程,也可以看成是《刻意练习》一书中“构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A2 规划运用」请你先写个新的A1案例,或者直接挑选一个生活或工作或培训中的“小型心流”,重新设计目标,让其挑战和技巧的比例给你带来大的心流。注意,这件事情对你来说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回顾之前自己一门心思学英语的“小型心流”:
虽然我在大略上因为“看到学成英语的可能性、找到规律记单词的正确方法”,信心倍增,暂时没有厌烦单调、枯燥的拆分过程,但细想随着对自己5大本(每本100个词根、七八千单词)的“狂轰滥炸”,总会有疲劳、不耐烦。
不如乘现在预设下“黄金比例”,重新提前或者推后有关练习事项及目标难易,争取最佳效果:
1.可以从词缀入手,因为前、后缀加起来数量不是很多,记住、默写相对容易——当然,此项之前中学、大学的学习其实也没人启发或者梳理过,要说很容易上手肯定不是,所以,适合作为第一个黄金点位。不过,也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每组词缀下面都先去扩充所有词汇了,只要大略知道词缀的几种主要涵义和用法即可。
2.跟学老师的示范拆解视频,不要按之前的反复看三遍的深度学习模式,因为这样一来进度奇慢,没有明显的成就感,心生焦急,会给之前高涨的热情泼冷水。干脆浑沦吞枣先过一遍,一般是每周大约完成3集的样子,看看老师究竟葫芦里卖啥药,对其全新的教学理念框架有个整体认知,如此方便追根究底,提问、反思到点子上。
3.每周2次的作业正好适合看完一遍视频课后的回顾和测验——一方面巩固,另一方面还是很多不明所以的问题点,这会带来新的黄金点位调试。
4.对部分不常用的词缀,可能需要新一轮的复习和强化记忆,这是常规单词和专业词汇拓展之间的一道坎,毕竟关系到口语等方面运用。
5.词源自查可以暂时放一放,因为全英文的网站只能是目前的障碍,先用老师查好的和助教每周补习推送的词根注释便好,因为目前积累一些同词根单词含义的自我推导即可。
6.“每日一句”的分享固然很好,不过涉及语法,还是先摘录存档为好;可以改为利用群文件里的美剧大片比如《变形金刚》、《钢铁侠》、《速度与激情》经典句感受词汇运用——因为该项更适合作为当前的黄金比例:一方面片子剧情相对熟悉、回顾时很亲切、轻松调剂,另一方面其难度也是匹配过第一遍的单词量的。
7.群里的探讨交流跟踪了一段时间,比较花时间,还发现随着课程推进大部分能够迎刃而解,故决定屏蔽不予理睬。
8.思维导图也占据大量时间,似乎更值得把词缀拆解手写一遍,可能第二轮听课用以课后默写、记忆更佳——也即该目标太难,宜作为后续黄金点位。
这样经过有依据的排列组合后,目标难易程度更贴合目前的英语水平,也感到更能体验每次小目标达成后的快感。
最后尝试一个新A1的黄金比例设计:
这两天我在酝酿一份“2018第三届中国钱江国际美术展”的长篇深度新闻报道:
一开始看到省文化厅《文化交流》栏目给的要求:2500字,有故事性和可读性。
深感懊恼,无从下笔。因为一来摸不准对方来头和稿件定位,二来对展览全程细节没有现成素材。
在学习本书之前,我好想凭个人经验选择了分步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多遍通读对方所给例文《玉天仙》,琢磨人家写稿子的抓手约莫是哪些。
2.结合我们的报道主题是美术展,应该参照前述传统戏剧报道采集写什么样的新闻亮点?
3.围绕初步亮点框架采集细节素材。
4.分析、整理素材,去粗取精、整合排序。
5.一气呵成,写出4700字初稿。
6.集体审稿,先针对新闻亮点的定位与调整、补充;再着眼在具体章节表达润色。
7.三遍审稿,增删后确保在3000字左右,作为提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