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荔浦,心里总是暖暖的。
那一年,二哥组织大家去桂林旅游,坚带着我们去荔浦吃焖鹅。坚的同学在荔浦县城当老师,适逢周末,他带着我们去街边一家小店,坐在矮桌子上吃干锅鹅肉。那铁锅是个平底锅,中间一块凹下去,填满了芋头接住鹅肉的鲜美汤汁。后来去到贵州才知道,这种是烙锅。鹅肉的味道已经忘了,但芋头的香,糯,软,酥,却记忆犹新。
我们在桂林的时候也顿顿必点拔丝芋头,总觉得粉香有余而酥糯不足,原来荔浦芋头的酥软需要大量的水滋润着。
后来,我们在经过荔浦的乡间时看到有人在田里挖芋头,还跑到田里去背了20个回中山。多少钱一斤忘了,挖芋头的兴奋劲一直记得。
今年拿到一颗从荔浦的田间地头人肉背到中山的芋头。
清水白煮就能让我明白,并不是所有的芋头都是荔浦芋头。
独一无二的香气,出水就硬化的酥粉软糯。其实不是硬,是太粉了,太糯了,所以一脱水就会板结。
感恩好物分享的邻居,可能对于生长在荔浦的人家来说,这只是每年过冬时锅里的粗粮,可对于我这样的芋头控,真的是十分美好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