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见这个书名,感觉有点怪——被讨厌,谁会喜欢“被讨厌”哦!
当看完引言之后,我已经充满好奇,恨不能一口气看完这本书。
1
这书,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入门书籍。
这书,也是一剂带“苦味”的良药。
2
作者,岸见一郎,是一个日本哲学家。他用我们东方人的思维,来解释阿德勒心理学。
作者,古贺史健,善长创作——问答体裁。
3
本书借由一个青年和一个哲人之间的对话,来解答,我们人生中遇到的迷惑和困苦。
这个“青年”,也许是作者,也许就是我们读者。
作者用了五个夜晚的谈话,来“点醒”了这个迷茫的青年,让他收获想要的幸福和自由!
4
这五个夜晚,他们都聊了什么?为什么会对青年有如此大的帮助?让我们来看一看:
第一晚: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我们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我们选择了——我们现在的生活现状。
我们选择了——我们要愤怒,示人。
文中指出“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我们为什么要愤怒,因为,我们想用快捷的方式使对方屈服(目的论)。
愤怒,是一种可放可收的“手段”。这个观点,让我感到震惊,也深深认同。
书中举例:一个学生家长,在家里,正愤怒地对孩子大吼大叫,此时,老师来电话了,家长马上换了一种温和的口气和老师说话了。
第二晚: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为什么讨厌自己?
为什么只盯着缺点就是不肯去喜欢自己呢?
那是因为你太害怕被他们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害怕被别人轻视或拒绝、害怕心灵受伤。
你认为与其陷入那种窘境倒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与任何人有关联。也就是说,你的“目的”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
那么,如何实现这种目的呢?答案很简单。只要变成一个只看自己的缺点、极其厌恶自我、尽量不涉入人际关系的人就可以了。如此一来,只要躲在自己的壳里就可以不与任何人发生关联,而且万一遭到别人的拒绝,还可以以此为理由来安慰自己。
心里就会想:因为我有这样的缺点才会遭到别人拒绝,只要我没有这个缺点也会很讨人喜欢。
但是,请你不要忘记,在人际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
阿德勒曾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
我们为什么会这么在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因为我们怕别人不喜欢我们。
因为我们自己需要讨厌自己,来行走江湖,而且我们还下定决心,只看自己的缺点,不看自己的优点(目的论),只有这样对自己,以后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就可以有借口说,因为我有这个缺点,所以,我把事情办砸了。
多好的为自己开脱的借口啊!
所以,我们选择,自已讨厌自己(自卑)。
如何走出——自卑(主观性的解释)?
接受现在不完美的自己,不管结果如何,树立起向前迈进的勇气。(鼓励自己)
第三晚: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没有人愿意故意招人厌”这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敏锐的洞察。
你被某人讨厌,这是你行使自由以及活得自由的证据,也是你按照自我方针生活的表现。
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也并不是你的课题。
第四晚: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
对存在本身的感谢。(接纳自己)
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关系。(横向关系)
平等的关系,并不是说将任何人都变成朋友或者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对待每一个人,不是这样的,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第五晚: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
只要自己心中有他者贡献这颗星就一定能够有幸福相伴,有朋友相伴!
5
看书过程中,我时不时的停下来——思考,书上的内容,我怎么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来想过这个问题,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有时候,犹如照镜子似的,看到了自已内心深处的“自己”,竟然出现在“镜子”(书)里了。
有一种被认同的感受,原来世界上,有这样想法的人,不至我一个。
有一种被识破的感觉,原来世界上,有比我更懂我自己的人——那是我的“知音”啊!
6
这书,我已经看了二遍了,我觉得,我可能会看无数遍,因为,它是一本,可以让人感受到勇气和幸福的书!
以书中引言,作为本篇的结束语。
“世界极其简单,人们随时可以获得幸福。”
最后,感谢范老师推荐这本书给我!
20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