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刘邦按功封赏大臣时,对于当初与他一起从沛县出来的兄弟都给了很好的待遇,像萧何便位列第一、曹参第二、樊哙第五,比起吴广的交友不慎,刘邦在这方面可以说好太多了。
《索隐》曰:姚氏云“萧何第一,曹参二,张敖三,周勃四,樊哙五……”
樊哙从“以屠狗为事”的普通人,到后来的“舞阳侯”,地位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这一起切都是他跟随刘邦以来,立下了许许多多的战功,加上刘邦提携的功劳。所以,对于刘邦来说,樊哙这位好兄弟的身上,携带着两层光环:1,老友;2,功臣。
二人如此亲密地关系,可刘邦却在临死前下令:乃使陈平载绛侯(周勃)代将,而即军中斩哙。
这又是为何呢?樊哙到底做了何事让刘邦如此愤怒?樊哙就这样被陈平和周勃斩于军中了吗?
一、樊哙在刘邦集团中的重要地位
别看韩信整天瞧不上樊哙,前文提到过樊哙在刘邦集团中是立下大功劳的人,最著名的要数三大功劳:
1、帮助刘邦打下沛县,获得了起义所必须的根据地。
《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
2、鸿门宴上,无惧生死,勇敢护住,使得刘邦从项羽手下脱身。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3、帮助刘邦南征北战,夺取天下
《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从,斩首百七十六级,虏二百八十八人。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这数据放在当时,不算友情加分,也可以让樊哙排进前十的军功榜了。最令人惊叹的是,当时的手艺人看样子总是多才多艺,既可上阵杀敌,也可副职创业……
樊哙这个人,脾气相当直爽,做事情直来直去,但如果这样你就认为他心无城府的话,那可是大错特错。
当初刘邦病重的时候,脾气相当糟糕,大臣们站在门口,都不敢进去探视。这时候樊哙来了,只见他“排闼直入”(推开门就直接进去了),大臣们跟着他一起到了刘邦床前,见他身边只有一位太监伺候。
樊哙一位膀大腰粗的糙汉子当即做了一件令人叹服的事情,他“见上流涕”(看到刘邦痛哭流涕)了!
为何要哭呢?一切都是为了后面的这句话:“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何意?咱们拆解开来,这段话其实有四层意思:
1、陛下,我们过去一起打的天下,当时你身体强壮,现在你身体疲惫不堪,作为好兄弟,我很痛心!
2、陛下,你的病越来越重,大臣们很担心你。
3、陛下,你出了事,为何不找大臣们一起商量,反而找个宦官,你要记住赵高的教训啊。
4、陛下,你要赶紧安排好继承人的事情,不然大臣们难免会生出不好的心思。
别看樊哙貌似没经历过正儿八经的职场训练,就完成了屠夫到将军再到丞相的过渡,但他的心思细着呢,如果只是拿他当粗人,一定会吃大亏。
樊哙的这番话逗得刘邦“笑而起”,可见他的意思是传到了刘邦的耳中,刘邦笑着起来是表示不会犯了秦二世的错误。
但这件事却远远没有结束,它会掀起一股风暴,而樊哙便是风暴的中心。
二、刘邦临死时下诏: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
刘邦要杀樊哙这件事,起因是因为有人在他耳边煽风说:“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
赵王如意是戚夫人的儿子,刘邦宠幸戚夫人不是秘密,甚至他还冒出把如意立为太子的想法,这在吕后一伙面前,便是赤裸裸地威胁。
刘邦也知道吕后和戚夫人一伙斗争激烈,但却没有想到自己后院争斗,会引发权臣介入,还要派兵杀死自己女人、儿子的程度。如果是旁人,刘邦可能会怀疑,但樊哙这个人是吕后的妹夫,怎么洗也洗不白那种,加上樊哙表现出的对继承人选拔的积极性,刘邦便更加怀疑了。
刘邦怒道:“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樊哙看到我病重,这是希望我死啊!)”
一番权衡利弊,刘邦也怕樊哙势力大,很难成功实施抓捕,于是便让陈平等人出注意,此事该如何是好。陈平给刘邦出了一计:他以自己名义招樊哙过来,然后让周勃去接管军权,这样以来便可以在保证损失最小、军队不乱的情况下杀死樊哙(跟韩信死亡方式很类似)。
刘邦很满意这个方案,他下令: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
陈平如何也没有想到,刘邦会把这件事当作皮球,一下子又给他踢回来了。
别看陈平说计划的时候有一套,但执行起来就有三个问题必须要面对了:
1、樊哙是刘邦的旧友,关系亲密,难免刘邦气消了,不会后悔;
《史记》:樊哙,帝之故人也。
2、樊哙对国家功劳巨大,这样一言不合就直接下杀手,难免让朝中大臣寒心;
3、樊哙是吕后妹夫!谁都知道,刘邦和吕后共同治国,此时刘邦眼看病危,接下来可是吕后的天下,不怕她报复啊?
《史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嬃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後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
不得不说,陈平的谨慎救了他一命,这事虽然是刘邦下的死命令,但他和周勃执行时,却很灵活:他们用囚车把樊哙带着往京城去了,也不亏待,只是到时候让刘邦自己决定如何处置,这样一来既不得罪刘邦,也在吕后那里找了台阶下。
陈平的做法救了自己、周勃和樊哙三个人,因为就在途中,刘邦驾崩了。
《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平受诏,立复驰至宫,哭甚哀,因奏事丧前。吕太后哀之,曰:“君劳,出休矣。”平畏谗之就,因固请得宿卫中。太后乃以为郎中令,曰:“傅教孝惠。”是後吕嬃谗乃不得行。樊哙至,则赦复爵邑。
这段史料记载的是陈平押解樊哙到京城后,吕后派使者让他驻扎在“荥阳”,不要动了,言外之意,就是对陈平出计杀害樊哙之事不满。
怎么办呢?
陈平这人很有趣,他跑到宫中刘邦的灵位前大哭:“陛下,我奉您命去杀死樊哙,可我不忍心见你们兄弟相残,没有执行您的计划,只是将他押解到了京城,想让你们兄弟相见。哪成想,却阴阳相隔。”
这个哭颇有意思,表面上看是告诉刘邦我来复命了,但实际上却并不是给死去的皇帝听得,而是给关心樊哙的吕氏姐妹两活人听的。他这话有两层意思,既是交接烫手山芋,表明自己无意和吕后为敌的意思,樊哙活着便是证明;另一层意思就是向吕后示好,表示自己愿意归顺吕后。
事情到此,也就真正告一段落了。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