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起点是是自私。这是我对自己两次情绪激动的总结与反思。具体问题是小区门口路面问题和银行排队办业务问题。经过这两件事我反思自己为什么会产生情绪的波动,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涉及到了我的切身利益。如果我换一个视角看这两个,可能就不会这么激动了,就能一个更客观的态度对待他们了。
到底我还是不能走出自己利益的视角。认为对我重要,影响到了我,所以就应该立刻马上得到解决。并且主观的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导致自己越想情绪越激动。情绪激动的时候你就更难控制自己了。接下来的一连串行为可能就都是情绪主导的决策。直到一个更大的问题出现,让你突然的冷静下来。或者是时间久了,耗尽了你的能量,你也就自然可以安静下来了。
当你进去情绪暴走的阶段,你的行为就不再受你自己理性控制了。他会完全的进去一种本能反应,那是一种条件反射式决策方式。简单快速,可以使眼前利益最大化,但是会损害你的整体利益。
情绪的爆发是本能,是一种身体的自主行为。他是在理性控制之外的另一条线。情绪可以做到24小时随时在线,就算是在夜里突然惊醒,你也可以用情绪本能迅速的决策。而理性思考是做不到这一点的。理性思考的启动需要时间,需要你先把信息调入内存。先要有信息收集,才能有思考过程。这样的处理方式远没有情绪来的迅速。同时理性思考是非常耗能的,大脑占体重的3%,但是耗氧量却占了25%。所以我们更倾向于用情绪决策,而不是更耗能的大脑。
如果你想用理性思考去决策,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及时的激活理性介入决策过程,以替代情绪的自动运行。杏仁核是负责启动情绪的,他的运行是不经过大脑的,是由事件直接启动。也就是说你看到一件事的发生,他会立即刺激你的杏仁核做出反应。这个过程是不经过大脑的,并且远比你大脑思考运行的快。这就是说,我们是无法控制情绪不产生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察觉到情绪变化,并及时制止他进一步的发展。杏仁核所是通过调节你的内分泌来控制你的行为的。这个过程根本不用大脑,所以你也无法用理性思考去控制他。我们能做的只是察觉我们的身体变化,当你发现情绪启动了,就要及时让理性思考及时介入了。
如何让情绪安静下来,理性思考介入。就是要启动思考的过程。你可以问自己,或是正在发脾气的人一个问题。用外界的一个问题来打断情绪的继续爆发,和启动思考。这有点像转移注意力,当你有意的打断情绪,那么他要再启动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为情绪一旦降温,要想再启动就还需要有相应的刺激。其实这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一个道理。当你打破情绪的自动运行,就等于跳出了原来的那个视角。没有了原来的视角,也就激不起你原来的情绪了。
问什么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还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呢?我想复杂的问题应该会更好一些吧,简单的问题可能会更加的激怒对方。你拿我当傻子吗?问这种问题。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影视作品里的情节,当一个人想要犯罪的时候,如果想要阻止他,就会有人问,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用一个问题就可以立刻转移掉对方关注点,把他拉回理智,让情绪立马降温。当情绪稳定下来,要想再恢复到刚才的程度没有更大的刺激,估计是做不到了。
这就是用问题打断情绪的发展,让理智介入决策。你看我们与动物的一个区别不也就这个吗?除了人的其它动物,其实也包括大部分人,都是在用本能决策。简单说就是跟着感觉走,不做理性客观的分析,多是情绪化的思考。这就导致你的决策在当下看可能是利益最大化的,但是长期看却不一定。我们人类为什么能有远好于其它动物的发展,不就是我们可以进行更长久的规划吗?用理性思考去规划未来,选出一条最有利于我们的道路。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可能就在于你可以看多远。你思考问题的维度越大,那么你就可以再更大的维度获得利益。在长期看你的确定性也就越大。如果你的决策都是短期的,那么可能看起来你短期利益最大化了,但是在长期上可绝对不一定。不同维度上的好坏对错是不一样的,就像是量与质的区别。量变会导致质变。就像是说诺基亚,我们每一步都没有做错,但是最后我们却输了。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他们思考问题的维度吗?短期看都没错,但是在长期上,你们的方向就错了。开始就误入歧途了,在过程中每一步你走的再对,那结果也早就注定是失败。
这又让我想到我们的职业选择,在一个夕阳产业里,你再怎么努力,你的发展前景也可能不如一个朝阳行业。今天就到里吧,明天琢磨一下四十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