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有云:“吾道一以贯之。”以“一”来贯通我所有的道。孔子所说道是“忠”和“恕”。我却把题目这句话理解为我们做事情时候统一的方法论、做人时候的原则标准。
来到军训基地第三天,其实二天不到。明天要开始检查宿舍内务,今早教官和班主任先去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明天正式开始宿舍内务评比。
因为军训前我们班内务被扣分比较多,至于为什么扣分比较多?
一是因为之前进入新学校还没有开通协同网不知道内务被扣分这么严重;二是一开学叫劳动委员去登记扣分情况也没有登记;三是因为晚寝纪律一直有关注还不错,以为内务已经包含里面……直至某天看到德育处月扣分小结才发现自己班内务分数比较低。再去细查才发现问题严重性。
有同学总是同样问题被扣了多次分,也就是他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
同时纳闷:宿管有和学生们说扣分情况,他还重复一样问题,这又说明?
因此军训前我在班上下了通牒并采取一些措施,终于军训前一天在扣分榜上没有看见我班的名字。所以军训期间除了野蛮其肉体,也是进行内务整改的好时机。
昨天去宿舍贴站岗表却发现我班某一男生宿舍没有关灯。和教官讲了,教官把舍长单独叫出来批评,也提醒其他同学们,但还是很温和的。
今天检查时候我首先查看昨天那个没有关风扇的宿舍,结果发现:进门地板就有一眼就可以发现的垃圾,阳台也有纸屑,感觉值日生仍然是缺席的,真是让人郁闷。
又看了其它宿舍,发现问题比较有共性,记录在便笺,整理后发现问题可以分为三类:
统一问题:牙刷杯子摆放完成线,被子枕头床单方向要统一,床垫要铺整齐,鞋子摆放成线,大行李箱摆放统一靠墙方向;
打扫问题:有没有扫地拖地,因为是白色瓷片的地板,有没有垃圾很明显,尤其女生宿舍容易头发成灾;垃圾有没有倒,垃圾桶有没有放指定位置;洗手台要擦,地下保持干燥;
节能环保问题:出门前要关水电,尤其风扇。
中午把男生女生分别集中教育。尤其710是20人大宿舍,阳台掉满头发,没有扫地拖地,竟然解释因为宿舍没有扫把垃圾斗。但是一直从来没有提及更别说解决,两个洗手间花洒坏了也没有报修。
早上批评她们,到中午集中前她们已经在清扫阳台,还是有改进的样子。
在检查批评学生时候,我又发现:平时在学校宿舍内务做的好的,这里也会做的比较好;平时没有做好的,这里也还是表现比较弱。听起来很废话,但是可以增加事情的预见性。
更可见:改变观念并不容易,但是真正想法改变才会有行为上的改变!
上次叫班长也是做的最好宿舍的舍长上台介绍经验,也没有提前告知让她准备,班长开口一讲就是特别需要注意的细节:可见这些注意事项已经在她脑海里面形成习惯,也落实到行为上,所以可以脱口而出。
而扣分严重的宿舍,她们认为值日生就是扫个地倒个垃圾,根本没有对宿舍进行整体关照;扣分很多时候就是有一个同学影响了,值日生又没有善后。而为什么值日生这样,就是脑海里面没有概念。
另外扣分严重的宿舍卫生观念也比较差。班上所以三个女生宿舍连在一起,进入到内务好和差的宿舍感觉差很多。有的宿舍看起来特别脏乱,有的宽敞明亮整洁。上周四发现内务差的某宿舍问题所在:
1、床底各种垃圾多,包括头发、塑料袋、衣架等。一是由于床底平时堆放箱子,学生较少拉开箱子进行打扫;二是箱盖上经常堆放杂物,开风扇后被吹到床底里面,导致床底藏污纳垢严重
2、不注重厕所和浴室墙壁的刷洗,导致墙面发黄、有黑点,时间久后更难以清洗。
3、阳台墙壁和窗户也存在未及时清洗的情况;同时由于地面堆放水桶,头发等杂物容易冲积到角落,形成团块污物。
此事需要继续关注,改变想法——调整行为——形成好习惯,需要时间。
第二个改进方案:树立榜样。
舍长一开始没有做好,就如我一开始不知道实情没有抓宿舍,容易形成不好风气,滋生集体认为就是这样的惯式思维。应该让做的好的同学和宿舍让大家清楚是什么样子的,对表现好的宿舍也加表扬和奖励。
由内务的坚持整改,不管学校还是军训基地。又思:如何把自己一些教学理念贯彻到底?……
初升高是个重要转折点,所学内容、考试题型变化极大。针对学生实际应试情况,个人编过一段话,经过实践,我发现对于入门级非常有效:
作文时间要留够,
阅读理解分点答,
选择别忘做批注,
古文默写记仔细,
分配时间按分给,
语文考试也不难。
于是,我在平时练习中提醒大家做练习就可以计划好一个时间完成一个题目,尤其古文阅读。在家做整张卷子时候,需要记录自己完成的时间。
然后做练习册尤其限时训练也如此操作才算规范答题。
这是做的好的方面。但是在月考时候,暴露学生翻译古文(包括课内和课外)并不会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式,对于重点词语敏感度很低。
我思考:开学一直在讲文言文,而且让学生轮流逐句翻译,我也有讲重点词语和句子;月考前还让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结,里面有包括知识点小结。不应该如此啊。
后面又思:让学生逐句翻译,整体意思懂,但是她们很多时候并没有思考个别词语对应句子中的意思。
每课复习用思维导图,我提出必须整理重点字词和句式,同学们有单独字词翻译,也有指出具体句式,但没有整理重要句子的整句翻译(比如见这个思维导图已经是做的比较好的);
古文需要讲的内容太多,我在温故知新时候没有凸显句子翻译。但是高考中,句子翻译在古文阅读部分占了10/19,超过1/2,题型是一个句子五分,共两个句子十分。这样讲课内容和高考呼应不够,尤其是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
每周早练备课组整理了重要句子翻译但是利用度不高,我没有点出来。
改进措施:多把握课堂本身利用率。
第一,上课同学翻译调整步骤为:朗读句子(可以知道学生读音是否清楚)——选出重要词语并且进行翻译(加深堂上关注度,而且逐渐形成习惯,先找出需要重点掌握词语实际也是培养语感)——整句翻译——老师点拨;
第二,早练材料让课代表固定周二去三楼办公室领取,早读时候让同学们边读边圈画重要字词以及翻译,尽量当堂消化,读完这部分内容也给部分时间同学们自己积累;
第三,定期选择重要句子听写和翻译,温故知新、举一反三;
第四,思维导图小结强调必须有若干重要句子的翻译。
希望让学生形成的好习惯,达到肌肉记忆地步不妨,自己首先不妨多思考:
一我在平时自己充分认同并且一以贯之了吗?
如正面的栗子:上次让学生进行月考小结时候:有两个同学做的好思路明确花费时间又少,她们就是用了思维导图形式。
下次考试小结干脆可以全班都采取这样形式。因为之前直接订正试卷+小结,作业量太大事倍功半,学生容易机械完成,没有时间真正小结。
二我在教学实践中一以贯之了吗?
三知行合一否?……
这三点也可以作为自己教学反思一以贯之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