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禅一直都被大家称为扶不起的阿斗,智商和能力一直被后人所质疑,这个由他发明的成语就经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一些始终无法扶持成才的人。
历史上,刘禅在人们心目中就成为了庸主的典型,永世不得翻身。
在整部三国里,让人感觉智商特别低的两人,一个是被周瑜戏弄了的蒋干,剩下的这个就是扶不起的阿斗了。影视剧里面也把刘禅当成一个低能儿的形象来刻画。
刘禅到底是不是低能儿么?
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智商和能力究竟有多高呢?
事实上刘禅虽然身为蜀汉后主,却并不能自己真正主政,能力和智商无法通过处理政事表现出来,真正让他施展本领的反而是蜀汉亡国之后。
2
刘备和诸葛亮俩人君臣相得,被人称为古今君臣的典范。
同时代的陈寿,评两人关系“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故君臣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诸葛亮在蜀汉筹谋,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的君相制度。
刘禅继位初期,根据刘备遗诏,由丞相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诸葛亮在蜀汉具有绝对的权威,于五丈原托付后事的遗言,都让人俨然感觉是个皇帝在进行托孤。
诸葛亮死后蜀汉依然不归刘禅主政,接替诸葛亮的蒋琬、费祎延续了诸葛亮定下的蜀汉君相模式。
在这种“保姆式”的体制下,刘禅没有丝毫做主的空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大臣当政,皇帝垂拱。
刘禅其实就是一个被架空了的皇帝。
3
刘禅从登基到降魏,在位共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纵观历史,能够当40年以上皇帝的,也没多少个。
公元263年,蜀国灭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被封为安乐公。作为亡国之君,在敌国里充满着诡计与危险的复杂环境之下,刘禅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的才能,才能瞒天过海,养晦自保。所以刘禅的麻木和愚懦背后,未必不是一种用以自保的策略和手段。
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也”成了他弱智的历史黑点,而忽视了他那时所处的场合环境。
你也可以这么解读“此间乐?不,思蜀也!”,当时已为俘虏的亡国之君,如果刘禅真的说实话,那就真的是傻,过不了当晚,他就会不明不白的死去。
在到洛阳8年后,公元271年,刘禅在洛阳病逝,终年64岁,古时这个年龄,也算是高寿善终了。
4
作为亡国之君,历史上不独刘禅一人,如果把刘禅放到亡国之君的赛道上,刘禅可以说绝对领先。
第一个亡国之君夏桀最后的下场是只带领了他的小姨子妹喜,双双饿死在安徽省的南巢山中。
商纣王在最后大吃大喝一场后,自焚在鹿台上。
东晋最后一位晋恭帝司马德文,被刘裕派人以棉被闷死。
最有名的就是这位“词帝”李煜了,亡国被宋朝软禁起来的李后主,还在写“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被赵光义看到了,一杯毒酒赐死。
相比起以上几位,刘禅倒可以说是,大智若愚。
最后,作者想说的是:历史总是成者王侯败者寇,从来不会嘲笑胜利者,所以似刘禅这样的人,就不可能得到肯定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