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江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有一个单元是“文明的对话”,其中有我国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美美与共》。这篇文章是1990年12月,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进行演讲时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演讲稿。
在这次演讲中,费先生总结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
“各美其美”,就是各个民族自己弘扬自己优美的文化传统。第二句话“美人之美”,意思是假如说我民族的文化中没有,我就学习别人的;或者即使有了,我也要学习别人。我们中国文化很深,但是西方文化也很好,我们也向西方学习。“美人之美”,认可别的民族的文化,承认其是优秀的,并且我们把这些优秀的文化也通过学习化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样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互相融合、互相学习,那么它就可以展现一个多彩的世界,多元的文化。
这个思想近承“兼收并蓄”,远接儒家“和而不同”的“大同世界”。可谓高端大气上档次。
问题是我所代班级的学生水平实在不容乐观,用学生们的话说是“相当于小学高年级水平”,说实话,他们连做人的基本素养都不够,让他们去学习处理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实在是“爬上梯子亲天——差得太远”。
怎么处理这篇文章呢?
我想与其架空学生去教授课文,还不如根据学情降低高度,让学生学有所获。于是,我决定放弃讲世界文化,讲人际交往。
“各美其美”,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要认识自己的优点亮点,并且自信地向别人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而不是放大自己丑陋的那一面。
“美人之美”是说,我们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同时,还要客观的肯定别人的长处和亮点,并且发自内心的去赞美别人的优点,而不是眼里只有别人的缺点,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一个人只有能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愿意诚心的去学习,才有进步与发展的可能。
所谓“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说每个人在自信的展示自己的亮点的同时,还都能真诚的学习别人的优点,这样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使我们的这个社会越来越好,最好进入大同世界。
课堂上,我和学生在理解这个“十六字箴言”的内涵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对比分析了这样做的好处,以及不这样做的后果。同学们表现积极,气氛活跃,最后感觉收获不小。
这个处理虽然曲解了费老的本意,但让学生有所感,有所获,我觉得还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