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5-18 里仁篇4.2

孔子认为不讲仁德的人难以长久安于贫困,长久安于安乐。

这句话很好解释了为什么黑社会是社会痼疾,难以拔除。因为人性有黑暗一面,黑暗面的人在没有严苛手段全面打击的时候,就会浮出水面。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然黑暗面的人会相互聚集成群,形成黑社会组织以争夺更多利益。他们不讲仁德,也根本不可能安于贫困,一旦安乐了那也是他们的死期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许也是一个成功黑社会人员的一生写照。

而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把儒家鼓励大家安贫乐道,自我安慰来维持社会和谐,安抚穷儒内心平静的思想表达一览无遗,穷人可以自我安慰说因为我是仁者啊智者啊所以是穷人。从而说明孔夫子提倡里仁是为了稳定社会基础,是为政篇论政和八佾篇论礼的辅助手段。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②。”

【注释】

①约:穷困、困窘。

②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评析】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渝,保持气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