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上语文课听到老师介绍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我就在想这到底是怎样一篇文章,才能有这么高的赞誉。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去读了这篇日记。
我被鲁迅先生深刻的洞察力所震撼,他通过一个狂人的眼睛,揭示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以及旧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为了模拟精神病患者的口吻,文章中很多语言都有意颠倒错乱。
狂人内心的世界深深触动着我。在那个黑暗的世界里,他孤身一人承受着无尽的孤独与恐惧,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了疑虑,内心十分痛苦挣扎。书中的那句:“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深刻的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也表现出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
《狂人日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狂人内心世界的表白。狂人是一个具有迫害狂恐惧症的人,狂人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狂人被关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饭菜,拒绝被医治,一直劝说周围人不要再吃人,直到最后狂人发现也许自己也就在曾在无意中吃过自己妹妹的肉。绝望中的狂人发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呼喊。这次声嘶力竭的呐喊是他绝望中的唯一期望,他明白他再无力改变几千年封建传承对人性的侵蚀,仅有着眼未来,去想象,去相信明日世界的光明与完美。可他一人又能如何?所以他向所有牢笼里的先觉者呐喊,救救孩子,远离“吃人”的世界。他把对现实的绝望化作了对未来的期望。
从网上查到,狂人是鲁迅先生塑造的一个典型的思想启蒙者的形象。我又读了一遍《狂人日记》,我突然更深刻地理解了狂人的内心。在当时那个黑暗的封建社会,狂人异乎常人的思想行为特征导致了他在生活环境中受到排挤、敌视,被认为有病狂人的怪异言行是彻底而纯粹的。狂人在日记中所叙述的环境缺乏写实性,却一语道破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社会本质,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的形象。鲁迅明显狂人狂态,实际上笔笔触动的都是读者思考时代社会人生真谛的心弦。
鲁迅先生所传递的批判精神与对未来的期许,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探索更好的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