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读到好的文章,就会非常有共鸣,这种共鸣带给读者一种新的视角。似乎,这些似曾相识的内容让你看到了更多地可能性。每天我们都在不断摄取大量的素材信息,如果仅仅处于采集的阶段,而没有将这些素材信息进行保留、消化,最终这些素材信息只会不断地占据我们的大脑带宽却对我们没有任何用处。
而写作是一个很好保留素材信息的方式,写作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读了一本书,经历了一些事,看到了一些人,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很多人却在提笔时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如何开头。这时候,我们的大脑中会出现各种阻碍我们写作的念头。比如:我更喜欢表达,而不喜欢写作;不知道如何开头,在这发呆也是浪费时间;写作困难症的人一定能够说出更多难以释怀的困难,当我们的头脑中首先预设了这些困难,其实写作本身就变得艰难了。
制约是用来打破的
所以,当你真的愿意写作的时候,你才能真正地动笔写起来,意愿、动力非常关键。在写作之前,首先我们需要问自己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写作?”总结写来,无非几点:“客观记录”、“梳理整合思路”、“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明确了写作的目标之后,梳理下你目前的现状:”时间不够“、”没有素材“、”写了前句不知道下一句如何接?“等等。你会发现“是不是自己目标设立的太高”,“还是自己没有掌握写作的方法?”等等,你要发现你的目标和现状之间的差距在哪里?然后你才能够制定解决方案。
然后,你需要问自己第二个问题,你写作是给谁看的?给自己看,还是给别人看?这时候写作的标准就不一样了。
如何开启写作之旅呢?
从构思到收集素材再到提笔写作,每一个环节都是缺一不可的。
1)、每天你可以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记录脑海中随时蹦出来的想法,到晚上的时候,将这些想法放入写作素材库里面。然后你开始对写作素材库里面的内容进行梳理,哪些是可以形成文章的,哪些是可以舍弃掉的。
2)、将能够形成文章的构思放入待写作文件夹,抽时间对这些构思逐一列框架,就是整个写作的树干部分;
3)、收集一些填充枝干的素材叶子,不断地为树干添枝加叶。
到这为止,基本完成了一篇写作,然后通过自己或朋友的阅读找错别字,发现不通顺的地方进行修正,进行形成一篇文章。
在写作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小障碍,通过掌握一些技巧来帮助自己跨越这些障碍,你会发现写作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1、设定写作的时间
比如每天晚上8点或者早上6点,时间的设置最好是你不被打扰的时间,当你选定了这个时间,我们需要信守承诺,不找任何借口完成写作。在这个时间段来临之前,将电脑或者笔、纸都准备好,放在你的桌子上。让写作这件事变得有仪式感。
2、选取一个点,利用无意识开启创作
采集生活中任何有欲望写作的点,比如我听到了音频中的一段话,大脑突然就蹦出一个想法:“这个点有趣,我要记录下来”。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是素材。
3、写过过程中,不要瞻前顾后
写作的过程中,避免不断地重读前面的句子,让自己不受前面文字的干扰,而是顺着自己的正确的思路不断地写下去。当我们处于这种休闲状态,思想就会集中于作品的构思中,而不是咬文嚼字中。
4、写完之后,不要立即阅读
如果你的好奇心允许的话,可以将它搁置到隔夜再读,或者搁置到两三天。隔段时间再去看自己写的内容,会让你用客观地视角去审视这篇文章。
一篇好的文章取决于你多么富有好奇心,多么有辨别能力,多么贴近读者的经历,多么透彻地领悟了好作品的要素。写着写着,你就会越来越有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