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语文老师好难!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寄居蟹。
工作了十多年,别人说我就凭借这十多年的经验,怎么都算是一个教风教态成熟的语文老师了。
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内心真的打鼓,要我针对语文教学讲点自己的东西,我确实什么也讲不出来,问我课堂怎么把握的,我也确实云里雾里。
唉,憋的我好心焦啊!就像寄居蟹找不到蟹壳了。
目前,语文教学用杂乱无章来形容我再合适不过了。我特别需要一个适合的“寄居壳”。我试着找了些,给大家分享一下。
我关注过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教法与活法的打通,这个“流派”(我姑且叫它流派吧),我很喜欢,把生活和语文水乳交融,老师就是用自己的生活甚至生命体验带着学生在“感受”语文,我不说“教”语文,这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共生”,生活和语文“共生”吧。
这个流派,我做不来,因为没有王君老师那般浪漫和有情怀,更没有他们那般渊博的知识。
我也关注过肖培东老师那种“浅浅”地教语文。初看这名字,以为好“浅”哦,结果哪是浅,明明就是用和沙滩吸引我,踏进脚去才发现是汪洋大海。我以为是什么一招毙命的江湖高找,哪知它是平淡无奇高深莫测的太极。
唉,算了,道行太浅,再看两下,头都晕了,酒太浓,握着酒杯就晕酒了。还是呵呵放下吧!
我也关注过管建刚老师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这个“流派”(我也姑且叫它流派吧)我比较感兴趣,语文不就是读读写写的事吗?
这个观点把读写组合,赏析美文的出发点是写美文,构思美文,既要带着学生沉入文章的意境中,又要带着学生跳出来,进入作者的构思场景中,二者相互促进。想法很好,但是,我在操作过程中,角色转变不自然,要么沦为老套,要么沦为技巧,上起课来干瘪瘪。哎呀,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啊?
现在好了,三个方向都不弄,但又必须找出路,憋的难受。算了,还是选择管老师的理论去摸索吧,毕竟抓读住和写,对于语文而言,确实很重要。反正抓读和写路子没错,至于抓的效果如何,那还是多研究实践吧。毕竟,考试成绩才在哪里,谁敢儿戏呀!
我自己什么都没有,就像一个寄居蟹,连自己的蟹壳而还不知在哪里呢?不过,我要去找,万一找到了呢?总比原地不动等死好!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