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生在黄陂,长在河南,自然灾害时回到黄陂。因成绩优异,由河南高中直接保送到师范,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父亲性格儒雅,见人三分笑,眼睛大,皮肤白,用现在的观点叫白富帅,只可惜遇上除四害,直接把家底炒空。
落魄的父亲遇到根红苗正的母亲,果断开展攻势,如是我们便在他们的爱中开花结果。
俗话说再美的爱情,也敌不过财迷油盐,工资低,负担重,加之奶奶好强,妈妈自负,这两座女人的大山压的生性随和的父亲,除了逃还是逃,躲到音乐教室一曲一曲地弹奏,就是喊破嗓子也不愿意归家。辛劳的母亲也开始急躁,时不时会有粗口爆出,昔日的温柔妻已不见踪影。作为男人百事孝为先,父亲除了把精力放在音乐上,更多的时候是去陪伴父母。于是母亲的怨气更深更重,一个人拉扯着三个孩子,在指责抱怨中艰难度日。
父亲日渐衰老,妈妈的唠叨开始进不去。他选择耳聋的方式来逃避母亲日复一日的抱怨和指责。唯有音乐进入到他的最深处。每天什么都可以不做,唯有葫芦丝,二胡,电子琴一定要钦点演奏。
父亲的坚持渐渐出了名,不论在哪里,都有人请他去教乐器,而父亲也乐在其中。
母亲却因此失落,看着围着父亲的一群婆婆们,母亲是羡慕嫉妒恨,却又无可奈何。如是她坚持每天三件事:上网打游戏,看连续剧,给父亲例行“上课”。
看到父母相处的方式,我们难免会担忧,有时候劝父亲多出去走走,让母亲体验下离开他的时光。父亲却说:我不能走,走了你妈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
婚姻50年,我明白了这是他们表达关爱的方式。我选择接纳和允许,因为他们承袭了上一代的表达爱的方式。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他们。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