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光剥去伪善,献出狰狞的时候,糊涂人生已过半,进入生命的初秋。懵懂跌撞,一路风尘,换回余世的清醒。儿时的好多记忆,都深深的留存在脑海深处。这渺茫的记忆,这由同样的瞬间的吸引力从遥摇远地方,来到我内心深处,触动和撩拨起来的往昔的瞬间,最终能不能浮升到我清醒的意识表面?我不知道。
童年和少年时期生活在一座小县城,虽然,简单平和,波澜不惊。但是,我还是讨厌这小城,雨天淌黄泥,晴天车过“黄龙舞”,风天起风沙的家乡。为了离开,苦读考入重点中学。快毕业的时候,有了招工带户口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马上央求父母,改年龄也要去那里。所有一切,就是为了离开,到大城市里生活,那是我少年时期最大的梦想。对于相邻的另一座小城“德惠”也有着不一样的渊源。
德惠这座小城,与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知是不是冥冥之中的等待,就是为了一次遇见。
上小学第一天起,每天自己走路上学。从家里出来,左拐右拐地走上大马路。那时候,人少,车少,马路宽。沿着马路边一边走一边玩,大概需要二十多分钟,就能走到学校。每天上学必经一个丁字路口,走到路口,右转弯,再前行五百多米就到了学校。爸妈告诉我,那条直行的路不能走,到了路口要转弯。
最初的人生,就是听妈妈爸爸的话“要拐弯”,就是我人生的开始。
不过,那条笔直的路,却在我内心深处有了无限憧憬。路口立着路标指示牌,直行指示“德惠”两个字,拐弯指示家乡的一个小镇。不知从何时开始,认识了路牌上的两个字“德惠”。右拐的小镇,因姥姥家住在那里,所以常去。而我每天路过的“德惠”路口,它是一条笔直的阳关道,路的尽头有怎样的世界,对于我来说,是一道未知而又难解的迷。每天上学,只要走到这个路口就要憧憬着这条阳关道。
那么“德惠”这座小城,与我喜欢阅读又有何种联系呢?
随着认字量的增加,逐渐开始喜欢看书,因为年龄的关系,阅读的书还是局限于杂志、报纸和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
升入中学后,搬离了那里,离开了那条笔直的路。但是,我喜欢读书的习惯却一直保持着。家人常说我是“强脾气”,认准的路,跑到黑。其实,这样对喜好的坚持,源于一种习惯的养成。
很早就工作了,因为那个机会可以脱离那个小城,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离那条笔直的马路尽头更近一些的世界。那是一种逃离,充满了对外界的向往的逃离。
混沌的十年时光,在无知无觉中度过,由于工作的忙碌,阅读的时光也尽见离失。
我的路在哪?那条笔直的路在哪?
工作后,每次回家,坐火车的时候,常常看到通往德惠的列车,停在另一条笔直而又错中复杂的铁轨上。它从哪里来不重要,但是,它要去“德惠”。
发达而方便的公路交通系统,取代了乘火车回家的出行方式 。转而改乘汽车,或自驾车回老家。每次快进城的时候,有一条与之前相似的丁字路口,迎面扑来。蓝底白字“德惠”直行,弯路是家乡。
人生有好多的时候,你都绕不出你该有的遇见。
工作多年的单位解体了,失职在家,为了不与社会脱节,与时俱进,在教育女儿的时候,做到有理可讲,有据可查,在忙碌的生活中,挤出阅读的时间。然而,这么长的时间,为何没有选择去那里一次?因为它仅仅是一座小城,还没有固定的目标需要我去探求。
一次偶然的擦肩,解开了四十年的“困扰”。遇到了“妞”,她爱说,我爱聊。灵魂相近的人,互有磁场,自然相吸。妞邀请我参加德惠文友举办“惠风文学创作训练营”,开始的犹疑和对自己的不确定,所有的借口,不如说,是来自本身的不自信。她热情质朴的语言,解开我心底尘封四十多年的心结。
与“惠风文学创作训练营”这些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拥有一份小情怀的文友们的相识,改变我一直拖延的写作情怀,更加确定我余生所要坚持的方向。
喜欢阅读,一直在寻找,真正的简单的读书会,互相交流阅读的体会,分享阅读中的喜悦之情。然而,好多读书会,打着阅读分享的旗号,而做些鱼目混珠复杂事情。也许是机缘还未到,还是习惯了这样的状态,孤独而又丰富精神世界,从而与好多读书会失之交臂。
前几日,训练营举行了一次阅读分享见面会。时间定在周日,地点在德惠训练营总部。双休的时候,我一般都会很忙,陪闺女,享受女儿成长过程中,陪伴带来的幸福时光。所以,双休的时间里,很少安排自己的活动。但是,这次我有些激动,要去参加。因为我终于可以揭开“德惠”这座小城的面纱,解开尘封在记忆深处的一处暗结。
一夜无眠,却在激动中,错过本以为算计好的合理时间,当我飞奔到候车室的时候,通往那座小城的绿皮火车晚点。它知道了,我多年的等待,不忍丢下我,错过时间这趟列车。
所有的巧合,都是命中注定。妞预定的车次,再次印证了机缘的巧合。老式的绿皮座椅,老式的小吊扇,寥寥无几的淳朴脸庞。这些都令我对时间有些恍惚,仿佛穿越回到,三十年前每次回家乡小城时乘坐的火车。
绿皮火车晚点运行,对,那个时代,火车晚点是常事。看着飞逝的田野,我心却逐渐变得平静了。这样的情感关系,来自于我的性格,不知道怎样形成的。越是到了关键时刻,我心越平静。
列车到站了,我们随着人流走出车站,一切都是我想象中的小城。古老而又有些混乱的小城火车站,拥有百年的俄式风格的建筑主体,足以令我激动不已。时间不允许我多做留恋,急忙与等待的老师会和,参加分享会。
我们到训练营时,已经先到的四五位文友早已准备就绪。简单的寒暄过后,进入正题。这是第一次与这些即熟悉而又陌生的文友们在现实生活中相见,自知不是巧舌如簧的人,尤其,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出现讲话思路混乱的情况。离家前,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简单的提醒纸条,平时的笔记本,还带了最近阅读的书。有了它们,我心安了许多。其实,来这里,我只想静静的听一听,文友们的分享,转而又想,别人分享了,难道我要逃避吗?我要知难而进,做自己平时不擅长的改变。
文友们喜欢上了,我的笔记。笔记中记录了我在阅读中乱乱的思绪,写的也不规范,还有好多阅读过程中,对家人都一些小抱怨。应该是相对私密一些的记录,不过,我没有因为隐私的泄露而有所不安,看到大家那么喜欢这种记录方式,不免有些小确幸。我的陋习,得到了文友的赞同。仿佛有一种找到了知音的感觉,我知道,与他们是灵魂相近的一类。
夕阳的余晖渐进,我要在这斑斓灿烂的霞晖里,沿着“惠风文学创作训练营”指引的道路,体味生命里最后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