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天
明知道读书重要,转身却掏出了手机;
明知道跑步有益,但跑了两天就没了下文;
明知道要事优先,却成天围着琐事大转……
或者就是很多借口:
这会儿也看不了几页书,不如玩会游戏放松一下。
不吃饱饭,哪有力气减肥呢?
今天先玩吧,明天一定加倍学习,把今天浪费的时间补上……
不得不说,书中这几个例子太绝了,简直比算命先生还准,就跟会读心术一样,一语中的,把我平时思想上的小九九是说得明明白白。
平时读书就是看了没多久,就开始眼睛发涩,想打瞌睡,甚至有时候想着看了也记不住,那还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刷会抖音放松一下。
结果一不小心就被这种即时满足的快乐所占据,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刷跑了几个小时,回头看看那本书还在那里躺着。
跑步也是,突然心血来潮的时候,就会去跑几天,然后一有其他事情就会放弃,基本坚持不了一星期,装备倒是买得够齐,就是一年用不上几次。
减肥这个就更是经常这样安慰自己了,遇到好吃的就控制不住这个嘴,心里想着,就这一顿,吃饱了才有力气减,明天一定控制住,诸如此类的借口,每次还屡试不爽,最终的结果就是一拖再拖,最终减肥的计划也一直搁浅。
为什么我们会进入这样的怪圈?
书中举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把人类的三重大脑: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书中说:
“我们把大脑看作一家公司,本能脑和情绪脑就是公司里的员工,一个资历很老,一个年富力强,但他们都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事业心,只在乎眼前的舒适与安逸,而理智脑则是公司的经理,他富有远见且身居高位,但因为太年轻,所以没有什么威信,做出的决策经常被两位老员工藐视。这样的大脑构造导致了我们总是陷入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特别想要,但就是得不到的怪圈。”
以前关于脑科学的书籍也有了解,但都理解不透,只能靠死记硬背留下了一点印象,最后还是因为没有理解背后的运行原理把这个背来的概念都给忘掉了,就更别提好好利用了。
当读到这段话时,觉得这比喻太恰当了,而且很好的印证了我们的大脑在工作时,总是不自觉的急于求成,及时享乐,安于现状,趋易避难,目光短浅,诸多本能反应。
而我们的这个新经理(理智脑)就是一直在和他们(本能脑和情绪脑)做抗争的过程,但凡经验不足,或者对方给到的压力过大,就会抵挡不住。
所以我们才会在做很多事情时,无形中被他们裹挟,做出一些我们想做,但是又无法克服的事情。
之所以周岭老师书中的内容能击中我,也是因为这就是人类的天性,估计大部分人在还没有真正觉醒前,都会在这样的怪圈中徘徊,这其中应该也是作者曾经历过的,所以能写出这样感同身受的例子。
如何跳出怪圈?
“要想从既有的习惯中跳出来,最好的办法不是依靠自制力,而是依靠知识。”
这一点深以为然,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理智脑都在时刻提醒自己,应该要去做某些正确的事情,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很难被打破,于是大脑会按照既定的习惯去支配我们行动。
当我们刻意去改掉一个坏习惯的时候,会用很强的意志力来控制,甚至是逼自己养成一个习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坚持不长久,最终会因为原始习惯的抗拒,意志力稍微一松懈,就会导致无疾而终。
当我们给原始的大脑输入一段新的知识去替换原来的认知系统时,这样就会把之前的习惯替换掉,从而把一件靠意志力来完成的事情,变成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跑步很享受,一天不跑浑身难受。
爱读书的就随时都想拿起书开始读,
不爱读的看到文字就打瞌睡。
爱抽烟的就怎么也戒不掉,
不爱抽的怎么教也学不会。
……
这些都是给自己输入了不同的认知,从而养成对应的习惯,大脑深处真正认识到一件事情的好处,才会下意识的去模仿学习,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当认识到这个事情有很大的坏处时,也会自然而然的远离。
以上大概也是我下定决心日更的原动力,用书中的知识点来告诉自己,坚持长期写作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收获到无尽的好处,从而替换自己曾经怕写作,爱放弃,急于求成的心态。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