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甚至00后已经成为职场的主力军,在销售团队中增长速度更快,需要有更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去激发他们的能量。
很多90后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要走哪条路。面试过一个男孩,拆二代,家里很有钱,他说钱不是他的,想自己赚钱去实现梦想,他喜欢销售,毕业后投过这个岗位没面试通过,在外面做了二份工作都是销售,为的就是积累足够经验能进阿里的销售团队,希望在阿里呆满5年,5年后自己会去创业,阿里的管理模式和销售带给他的历练能为创业积累很好的经验,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有梦想的人眼里是看得到光。
也有些同学只是想进大公司,其实不喜欢做销售,甚至看不上;我们也遇到一些招聘事故,新人还在培训期间提出离职,觉得价值观和工作方式不是他认可的,这些都是我们面试时候会特别关注的点。心态成熟的90后韧性和要性一般都比较强。
在管理上,他们希望主管给自己更多的空间和信任,你给我时间我还你惊喜,但请你不要经常来check我,我会觉得不被信任,如果我达到了,我会张扬的在舞台上表达我的欢喜,希望接受掌声,如果我没做到,我会认怂然后再次证明自己,不辜负信任。
管理者不能一个套路走到黑,要求他123就应该这么做,交给他一个任务和目标,去激发每个个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效果会更好。
有一个业绩不错的小二找我和二级主管,希望换主管组,觉得现在的主管没办法帮到他,只会给他提要求,打压他;主管没有自己的想法,主要的工作就是信息上传下达,做CHECK要结果,不想在这个团队里耗掉自己的时间;小二挺有想法,尝试用新的方式做业绩,也拿到不错的结果,他的主管是一个老主管,希望按照老的精确化的方式去要求,小二不buying;我们没有给小二更换主管,因为管理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会从这样一个个case里去看问题的根因在哪里;我们要解的共性问题是什么。
主管和下属关系越往后走,不再只是上下级的关系,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年轻人很多知识面,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都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
在沟通上,他们不喜欢一上来就讲大道理,也不喜欢绕,我一般都会引导他们主导整个沟通场,自己讲,自己分析,自己给自己答案。
有一次聊一个小二想要离职,聊到一半,他说他想清楚了,不想走了;后浪也会更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印象比较深的2次新人圆桌,一次成了吐槽大会,群起而轰之,一次很丧,有个小二觉得工作和生活很难平衡哭了,接着一群人跟着哭了,最开始还想着怎么控场,经历过几次后,就觉得没必要,他们是在发泄自己最真实的情绪,过后依旧该干嘛干嘛;如果他们反馈的问题,有一些改变在发生,他们也会直接表达他们的感谢;有一次小二提了工作强度的问题,我们做了一些调整,小二发信息说很开心他提的建议被采纳了。
HR可以通过标签去分析每个群体的特性,但尽量少在组织中讲老人和新人,80后和90后,不要有太多标签化,会自然的产生不同站队;在组织中,除了层级和能力有差异化外,其他都没有,都是公司的一员;回归到人才的特质上,去看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看他的标签。
团队中已经有很多90 后走上了管理岗,一方面学习掌握阿里管理老鸭煲和文化价值观的坚守,也会给他们更多的试错空间去摸索更多的管理方法。
曾经有个想法,组建纯90后的团队,研究这样的团队运作管理方式,和原团队做效能对比,当时没做,现在也没必要了,因为大部分都是90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