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他的名字早已耳熟能详;曾几何时,他的诗词能娓娓道来;曾几何时,他已在我心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就是苏轼、苏东坡、苏子瞻。
从小到大一直都在学习苏轼的诗,他的诗在我们年龄的不同阶段都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一拿到苏轼的文章就跟我们讲:“苏轼,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这些好像成了苏轼的代名词,但我眼中的苏轼不仅仅只是这些,他的豁达开朗与我如影随形,已经嵌入我的骨髓,流进我的血液。
苏轼的一生可谓是命运多舛,在他一生中“乌台诗案”差点就要了他的命,但他不像其他文人一样感伤怀古,更多的是以豁达的心态去看待苦难。在他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他写下了《定风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一蓑烟雨任平生”里,他没有抱怨生活而是有而是潇洒的说一句“谁怕”。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在被贬黄州期间,是苏轼这一生中最为困难的时期,但在这最为困难的时期他并没有郁郁寡欢 ,而是游游山水,借景抒怀,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江山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上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在此徘徊而自得其乐,多么旷达的胸襟。他说过:“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对啊!人生在世,谁没有一个坎,只要度过那个坎,就是芳草碧云天的景象了。
喜欢苏轼,喜欢他的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