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训练的建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提出了如下要求: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见闻。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针对此要求,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口语交际训练呢?在此提出我的几点看法:

    (一)准确把握每一次口语交际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口语交际教学要根植于对教材的理解。教师要吃透教材,才能展开教学。

    拿《有趣的动物》来说,与一年级相比,这次口语交际的提升点在哪里,难度又在哪里,教师事先要心中有数。从题目“有趣的动物”可以知道,本次交际活动有明确的主题范围,关键词“有趣”对于说什么和怎么说都有隐含的内在要求。首先,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必须围绕“有趣”来谈。那么,哪些动物是有趣的呢?师生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然后再进入具体的介绍。其次,要介绍“有趣的动物”,这种“有趣”不仅仅是说的人这么认为的,也应该让听的人认同这种看法,这就要求说的人要尽可能地打动听众,让听众觉得确实“有趣”。那么,讲述什么样的内容才能打动对方,也需要让学生想一想,再从中做选择。相比一年级的交际内容,学生的表达会更加规范、丰富和具体。

      只有把握每一次口语交际不同的价值和意义,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二)创设真实丰富的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创设情境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首要任务,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持久,只有创设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才能激发交际的兴趣,积极参与到交际活动中来。

    1.链接生活,创设真实的生活化情境

    口语交际来源于生活,口语交际教学也必须从课堂回归生活。拿《商量》来说,它本身就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交际活动,只有基于真实的交际情境,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

      2.开展活动,创设丰富的活动化情境

      针对低年级儿童喜欢活动、游戏的心理特点,还可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活动化情境。例如《做手工》,可以在课前开展“手工节”或“手工作品展览会”等活动,布置学生提前制作好手工作品,并在教室里展出。教学《看图讲故事》可以学生最感兴趣的综艺类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为题,讲述故事续编故事。

  (三)充分利用教科书资源

    教科书是实施教学的重要载体,本册口语交际的编排基本上都是由“简明的引导语”“充满童趣的插图”“温馨的小贴士”三部分构成。但插图常常会被忽视,其实,插图也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重要凭借。

      其实,口语交际的途径远不止在课堂,课堂上学到的交际原则,方法,习惯,必须在学习生活中反复实践,才能形成能力。因此,要强化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意识,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的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