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第十九章读后感

      你能感受到自己曾经会犯下过“认知错觉”吗?相信许多人对于自己所生活的世界里存在许多的熟知,认为自己的经验已经可以支撑的起足够得考验,但事实却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下面先让我们来看一个作者所讲述的例子。

      如今的全球互联网巨头公司之一谷歌,在刚开始创业期间,两位年轻的小伙通过不断地努力与其他竞争者的激烈搏斗下,把谷歌从一个刚开始时的idea,迅速发展成一个人们所依赖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并且其业务已经遍及全球。看到这个例子,我们更大可能会联想到谷歌的创始人在刚开始时,肯定付出了许多的努力,才能一步步把公司发展成今天的样子,他们当初的梦想一定很牢固,并且足够清晰,才能把握着公司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进。但这些都是我们在并没有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大脑系统1做出的一个因果关联,并且形成了一个看似完整的故事。

      但事实却并非是这个样子,谷歌在刚起步没多久时,两位创始人就曾想以100万美金的价格将它出售,并且当初看到这个报价的公司还嫌弃价格太高。是的,这些都是后来可以证实的信息,可能会大跌你的眼睛,这看上去更像是一个虚假的消息,但实则是真实存在的。

      在作者的讲述中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人们的观点会随着改变之后,而对之前的观点具有遗忘的特征。在实验中,随着受试者看到了有关新事件的众多扎实论证后,人们选择相信了新的观点,改变了原来的想法,但在此以后人们也会忘记之前自己曾坚持过的看法。

   

      当我们习惯性的去预测许多事情时,假如我们当初的预测成为了事实,那么我们大概率会吹捧自己当初的想法,并且还会称自己其实早就知道是现在的结果。可如若自己的预测失败了,往往人们会更大概率称当初并没有支持过那看法,并且想尽办法去掩盖那个观点。

      在许多事情的看法上,我们会有后见之明,对结果而非过程形成偏见,比如一名手术医生即便各种操作都按照规范进行,可手术但凡出现了意外。那么我们更可能会认为这位医生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正是因为人们普遍存在这些认知上的错觉,也因此产生了许多推脱现象的发生,比如医生为了稳妥起见会建议患者做许多其实没必要的检查,而且还要请专家进行会诊。他们实在有一定概率,是在保护自己的饭碗。

      我们的系统1相信人们所生存的环境中,存在许多简单、可遵循的生活规则,人们认为只要学习到了这些方法,加之练习的话,那么自己也一定可以掌握“诀窍”。比如人们都想要得到的成功,这也是市场上众多成功学书籍大卖的原因。关于成功其实是众多原因聚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并非可复制的结果,我们可能会觉着,只要掌握了书籍里的一些可遵循的方法,但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运气。

      即便是同样两个能力相当的人,在做同样的事情,但结果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个公司做到了上市,另一个或许随时面临破产的尴尬局面。我们对于一些大公司里的CEO,其人格魅力所敬佩不已,听他们讲述许多雷厉风行的故事,心想正是因为他们具备这种优秀的品质,因此才能够把公司的业务做大做强。但根据作者所讲述的统计数据,这些CEO的个人魅力与公司发展是否好坏,其实几乎没啥影响。

      我们随时可能受到认知的错觉,对于眼前所看到的事件,受系统1的影响,即便在没有看到全部事实之前,就已经在心里产生了自己的答案。但这些都可能是认知上的错觉,而我们自己却不自知罢了。阅读过本篇文章之后,我被书中所讲的例子感到惊讶,自己就曾犯下过许多这样的错误,在看到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演讲时,因他们独特的魅力所感染,并且为他们所能做出的事业感到佩服,可这些现在看来不过是加之运气等众多因素的一个结果而已,并不真正是由于个人能力可以决定的。如果我们能够在许多问题上的思考,加之回归平均值和运气等因素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减少自己的认知错觉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