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是大人还是大恶?
首先,我要明晰的是,对于人,我们分了三种人。分别是大人、大恶,还有中间。
所谓的大人就像孔子这样的人物,是圣贤般的存在,他有自己的志向,那就是恢复周礼、推行仁政。这样的志向是处于道德层面的。儿童时我们会说到对于这样志向,最终的成败与否?其实并不是因为“成则王侯败则贼”这一句话,我觉得他是片面的。我觉得真正要看的是你追求的是什么?相对于孔子来说,他是儒家的一个领头人,并且在当时礼崩乐坏的环境下,儒家想去有所作为并且成功,这确实是需要一定的实效性。所以以最终的结果而论,我们觉得可能是失败的。但对于他自己来说,这可能并不是失败。因为在这整个过程他都做到了问心无愧。我觉得就像阳明先生最后说的那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一样。而这样的精神思想不也流传至今吗?
再来说一下大恶。我对真正的大恶没有什么概念。那在我看来,真正的大恶其实就是那个理性的两面性走向一极端。我记得最近有一个新闻就是一个人贩子,然后被判处了死刑。那个人贩子是一个老奶奶,而之所以为什么说他是恶的,我觉得就是回到了他在被判死刑前的脸部状态。那种眼神是仇视的,仿佛在说当初为什么没有把那个孩子弄死,而并不是真正知道自己的错误,有忏悔之心。
那回到贾雨村身上。我觉得他是处于大人和大恶中间的。因为就光从他的志向上来说,他的目标是在官场上做大官。没错,他有这样的一个志向,但这样的方向并不道德上的方向,我觉得反而会是利益上的追求。但我不可否认的就是,贾雨村对于政治道路上这样的追求,跟一般的官场人不太一样。他是对自己有道德要求的,但你又会觉得他的德性又不像孔子那样。在我看来,我觉得这样的道德要求其实是跟他的理性相关的。贾雨村很具有理性,换句话说他的理性非常好。但同时问题就来了,理性是具有两面性的。你可以说当理性发展得好时,它非常具有力量,但当理性走向另一面时,他又会非常不择手段。这一切的一切背后就是因为有一个方向在支持着你。但这样的方向是处于德性层面的方向,而像贾雨村那种出于理性上的不确定性就会很大。我跟你说他所有展现出他有道德感的地方,我觉得不是因为他的德性有多么的强大,而是因为他的理性引导他的。那我也说了,理性的两面性很大,但当他的理性不处于正向的时候,有一丝的私心私欲进入到内心时,结果就会大不相同。所以单凭这点来说,我觉得贾雨村不可能是大人。而我为什么说他处于中间,那是因为他并不是大恶之人。他是有自己的方向的。哪怕他这个方向是在理性层面,但他是有追求的呀。并且为此努力了。我觉得我们之前学过的小人物的光辉就跟这点很像。像《台阶》中的父亲。他的方向就是要打很高的台阶,并且他努力了,他朝向的这个过程是开心的。但问题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当他台阶建完后他是空虚的。他不知道后面该干什么。也就是说他这样的一个目标是短暂的。那回到孔子身上,孔子的方向,那就是一生的方向。他一生都在去追求没有尽头的那个方向。
所以我觉得贾雨村不是大人、大恶之人。而是处于二者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