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病榻上的毛泽东召见叶剑英时,曾口述了一幅对联送给他:“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该联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的名联,上半句说的是受刘备托孤的诸葛亮,下半句说的是赵光义的托孤大臣吕端。
毛主席引用这句话,一来是评价叶剑英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决果断,二来也说出了自己对国事的隐忧,希望叶帅能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这句话让一位声名不甚显赫的宋朝大臣再次名扬天下。
那么吕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能够跟智慧和忠义的化身诸葛孔明并列?
吕端当然也不是凡人。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市安次区)人。吕端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父吕兖曾为后晋沧州判官,其父吕琦是后晋时期的兵部侍郎,其兄吕胤(避赵匡胤的讳,改名为吕余庆)则参与了“陈桥兵变”的整个过程,成为宋朝的开国功臣,最后成了宋太祖赵匡胤的贴身近臣,升为宰相。
凭借胞兄在朝中的地位,吕端一路从知县做到知州,然后奉命镇守四川成都知府。宋太宗赵匡义时,官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但是,官场之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总是会遇到一些倒霉的事情。吕端最起码遇到两次比较大的挫折。
第一次是赵廷美任开封尹时,吕端被征召为考功员外郎,充任开封府判官。当时从秦州的杨平木场伐木可以沿途免税进京,吕端的亲戚看到有利可图,便委托他从此地选买木材,吕端答应了他们。这事儿让当时的三司使给事中侯陟发现了,并将这事报告给赵光义。
赵光义听后大怒,虽然吕端没有直接参与谋利,但他还是将吕端贬为商州司户参军。开封府判官是正四品官,司户参军则是从八品到正七品。
这还不算,由于赵光义对开封府的长官秦王赵廷美很厌恶,所以"恨屋及乌"连开封府的属官也一块儿讨厌上了,对他们,赵光义总是会特别"关照"。
得知吕端正是开封府的人,赵光义特批让人给他戴上一副枷锁,再送到商州安置。当时吕端还有些开封府的文件没签署,门人将文件送过来,戴着枷锁的吕端毫不在意,对送他的官差说:“但将来,但将来!著枷判事,自古有之。”
等事情办完准备上路的时候,赵光义额外"加恩",又下一道圣旨,命令吕端一路上不许骑马,只准步行。这就过分了,从开封到商州有将近一千里啊!
一个大胖子,而且年近五十岁,戴着枷锁走那么远的路,实在太为难他。
很多人得知情况后都来安慰他,让他暂且认栽,以后会好起来的,可吕端却毫不在意,还自嘲道,"这不是我的灾,是长耳朵驴的灾!"说完大笑上路。
寇准得知情况后赶紧给赵光义上书说:吕端气量非常,而且他年事渐老,希望您赶紧重用他!"赵光义听了满脸不屑,不予理会。
吕端赴任后勤勤恳恳、競競业业,因为政绩不错,当地官民上奏请求借留一任,朝中很多官员也纷纷向上书,说吕端确实可以重用,赵光义这才把他调回中枢,任右谏议大夫。
第二次是在雍熙二年(985),赵光义的二儿子赵元僖任开封府尹,吕端又一次出任开封府判官。淳化三年(992)赵元僖突然去世,最要命的是赵光义查到赵元僖有谋逆的嫌疑,但凡跟赵元僖有关的人都遭到清洗。倒霉的吕端又摊上事儿了,他又被贬了官,理由是辅佐有失,但是这次好一点,只被贬为卫尉少卿(从六品)。
但吕端的气量不是常人能及的,他并不因此自怨自艾,依然勤勤恳恳、尽心尽职地努力工作,很快命运之神又眷顾了他。
淳化四年(993),考课院针对被皇帝惩罚一直无固定职位和估俸禄的官员举办了一次问答大会,算是给他们一个悔过自新、表达自我的机会,赵光义亲自到场。
其他被贬官员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立马拿出毕生功力,痛哭流涕,说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希望皇帝陛下再给一次机会,不然全家可都要喝西北风去了。
轮到吕端却完全不同,他真切地进行忏悔:"我有罪,我之前在秦王(赵廷美)府邸任职,对下属失察被贬,陛下不计前嫌重新提拔任用我。
后来许王(赵元僖)暴病而死,也是我辅佐失责,陛下没有重责我,还为我保留官籍,我已经很幸运了。现在考课院对我重新审查,我不敢多有奢望,只希望陛下给我颖州团练副使一类的官就可以了。”
吕端的回答让赵光义沉默良久,他竟然发现了一个不贪功、不避责、不记很、不虚伪的人,难怪连极为高傲的寇准和当时还在相位的老资历赵普都对他大为赞赏,这就由不得赵光义不对他刮目相看了。
经过这次考课院的考察,赵光义更加确信眼前这个老臣是个值得托付重任的人,所以不久就让吕端官复原职,并兼任枢密直学士,之后又提拔他做参知政事,吕端终于等来了人生中最大的转机。
后来让吕端升任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正式拜相。此时的吕端年届六十,已在官场沉浮四十多年,他确实经历了艰难困苦,但不论如何现在总算大器晚成,位极人臣了。然而,真正能展现他“大事不糊涂”的智慧,是后来发生的事情。
赵匡义病重时,吕端天天往宫里跑,随时观察皇上的病情。当皇上危在旦夕之时,身边只有李皇后和王继恩(宦官),而不见太子赵恒。他赶紧走出殿外,在笏板上写了“大渐”两个字,命亲信火速送给太子。
赵匡义咽气后,李皇后就开始张罗讨论继承人的事宜。明明有现成的皇太子可以继承大统,现在却要召集群臣讨论继承人的问题,吕端的猜测没有错,他们果然有阴谋。
吕端便告诉他们说:“有赵光义留下的遗诏,就放在政事堂的诏书阁里。”王继恩赶紧让吕端带自己去取,两人来到诏书阁,王继恩抢先一步冲进阁内翻找,他没想到的是,前脚刚踏入诏书阁,就听身后传来“咔嚓”一声,回头一看,大门已然紧锁。王继恩气得暴跳如雷,破口大骂,但现在吕端可没工夫管他,他还要赶紧去对付李皇后。
吕端义正词严地对李皇后说:"先皇册立太子就是为了今天,如今你要更改他的决定,难道是对先皇生前的决定有异议吗?"李皇后听罢不由一阵尴尬,她没想到平时有点唯唯诺诺的吕端居然表现得如此强硬,加上身边又没有人撑腰,她瞬间就没了底气。
等太子赵恒来到,吕端立即将人带到登基用的大殿福宁庭中,把文武百官召集过来,准备举办新皇登基大典,等叩拜大礼一过,赵恒就可以稳坐龙椅了。
你看,就在这紧要关头,吕端是不是又做了件惊掉群臣下巴的事情?在吕端的协助下,赵恒有惊无险地登上皇位,成为宋朝第三位君主,史称宋真宗。
咸平三年(1000年),吕端去世,享年66岁。朝廷追赠他为司空,谥号“正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