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常感觉好像没有怎么大额支出,但钱就是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额消费累积起来的开支令人震惊。所以理财第一课,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警惕“拿铁因子”。“拿铁因子”是由美国金融作家大卫·巴赫(David L. Bach)在他的著作《拿铁因子:虽小但很强大的致富习惯》提出的理财概念,指那些生活中非必要,但却能产生积少成多的影响的支出。比如每天都要喝一杯拿铁咖啡,看似每次消费不过几十元,但日积月累下来,这笔开支竟然高达数十万元。生活中,这样类似一杯咖啡的小额消费太多了,“拿铁因子”无处不在。每天茶余饭后的一杯奶茶、一块小甜品,看似只是十几元的花费;心血来潮在网上购买的小饰品,每次消费可能都不超过百元。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支出,就像一个个小小的蚂蚁,一点点地搬走我们的财富。这些小额消费短期可能不会对我们的经济状况造成明显的影响,甚至会给我们带来即时的满足感和愉悦感。然而,从长期来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支出却像无底洞一样源源不断支出,且多数情况下还是稀里糊涂不清楚钱去哪里了,而遇到突发事件或急需大额用钱时,就可能面临入不敷出,非常影响生活。
借助记账软件,详尽记录日常开销,仔细分析每笔消费,区分必要与非必要支出,如此一来,那些如“拿铁因子”般的非必要消费便会清晰浮现。同时,可以根据收入与生活目标合理设置消费预算,为消费划定边界,这样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当面对“拿铁因子”之类的消费诱惑时,想想预算是否还有余额,强制自己对照约束,形成科学的消费习惯。还可以反向奖励。比如咖啡是小额消费品,那么就可以建立“拿铁基金”,根据个人目标完成情况力奖励自己一笔小额储蓄,也会日积月累最终带来一笔小收入。这样培养储蓄习惯来替代消费就能打破“拿铁因子”的消费依赖。
别让短暂欢愉的“拿铁因子”偷走人生长期幸福的安定财富。警惕“拿铁因子”,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生活可以很美也能很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