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二次上思修大课,从昨天就开始焦虑,如何备课,说实在的,书本的东西真心不想讲太多,那些只能是应对考试。
如何让学生真的有点收获,是我的初心,也是这么多年的一个真实的感受。
课本的知识,你讲的再好,它已经在那里,不需要你多么去解释,而老师的职责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主动去了解,学习更多,是需要你去引导和启发。
联想到我自己也是如此感受。
很早就有接触到《道德经》和冥想,但却是无缘走近,因一位生命中很重要的老师的指引,让我有机会走进这些身心修炼的大课,从而根本改变了我的价值观和人生眼界。
如果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也许我还在自我怀疑、颓废和沉沦吧?
所以,一个好的老师是多么重要,一位“人师”就是再造父母,改变你的人生走向和方向。
我也期盼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还有美化心灵。这是一些美好的想法,在实践中还需不断自我提升,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方向努力。
今天下午的两节课,上完之后有些感受,归纳以下几点:
第一,没有限制在课本中、自由自在发挥。
抓住课本中的要点,围绕要点去抒发阐释,特别要结合实例。有自己的、有看到的、有学到的,有身边发生的实例,以小见大,以故事见真理。
课前其实没有备太多的东西,但其实因为平时通过阅读,接触和了解的一些新的知识和内容,有些已内化于心,所以,有些小故事或金句还是可以随口就能说出来的。
看似自己没有在课前很好备课,其实更多功夫应该在花在平时的积累。相信水滴石穿的力量,通过这几节课,真的有切实的感受。当然,我的积累还远远不够,但与很久以前的上课感觉相比要好太多了。
第二,刻意练习的重要。
作为思修课,不管是正能量话语还是“鸡汤”还是需要的,能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好在平时也喜欢用这些话语激励自己,现在发现,上课不要太好用。
昨天看了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里面就有关于对人生的看法,和同学们聊起来其中的一句:
“你的环境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你的过程也不能决定你的未来,而是你的心的向往决定了你的未来。”
说起来挺触动,结合感受还扩展即兴发挥一下。
平时的视频练习和故事金句积累很有好处,没有白费的功夫,没有白走的路。
第三,多说“人话”。
上的大课,人很多,但也要尽力照顾到每一个同学,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
不自说自话,一定和学生有交流感。
老师不是一个演员,把自己的表演完成结束就好,而是“导演”,引导学生发挥出最好表演;或是教练,陪着学生,鼓励与支持。
多说“人话”,多说点贴心的话语,走进内心,才能发现不一样的彼此。
耐心等待,满心欢喜,静等花开,一起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