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打破传统的“三中心”让幼儿学习更有效

新三中心与旧三中心的区别:

老三样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新的三个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

新旧三中心论的比较:

首先,就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比较而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式教学,突出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强调的是“教”,即知识的灌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因而必然降低了教学的效率。以学生为中心,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的是“学”,化被动为主动,从而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因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其次,就教材中心与学习中心而言,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式教学,因强调了学科知识的权威性,从而忽略了它在实践中的应用性,最终导致了“学”与“用”的分离。

而以学习为中心新教学理念,主张学生通过收集、整合信息来自主的构建知识,并通过探究、思考和交流等活动把知识运用到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中,从而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宗旨。

最后,就课堂中心与学习效果中心而言,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式教学,在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因其评价主体是教师,即教师“教”得怎么样,因此,根本无法有效发挥教学评价的价值而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教学,则把评价的标准落实学生上的学习效果上,学生“学”的怎么样,从而实现“以评促学”的学宗旨。


【约翰·杜威】

新三中心论是由约翰·杜威提出来的。他是20世纪前期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也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对社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多年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中,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这一理论与传统教育的“旧三中心论”(即“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有明显的区别。

具体来说,“儿童中心”强调教育应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活动中心”则认为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更为有效;而“经验中心”则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受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这三个中心点共同构成了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应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赫尔巴特】

旧三中心的提出者是赫尔巴特(Herbart)。赫尔巴特是教育学独立形态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1806年发表的著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因此被称作“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提出的旧三中心包括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这些理念体现了传统教育的特点,即强调教师的权威和中心地位,以及课堂教学和教材的重要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