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串想

民之多辟,无自立辟。——《诗经·大雅·板》

熊老师说,对于乐羊吃了儿子换军功这件事,孔子一定会对乐羊破口大骂,原因是借鉴了孔子对洩冶的评价。

《左传》里提到,洩冶直言劝谏陈灵公被杀,孔子曰其“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孔子是不是真这么说过不确定,有可能是左丘明瞎说的,在这里不作讨论,只作引用)

在《孔子家语》里边,子贡向孔子请教,比干直言劝谏商纣王,被杀了,洩冶直言劝谏陈灵公,也被杀了,两件事一模一样,那么洩冶是不是也够得上“仁”的标准呢?

孔子曰,比干论血统,是商纣王的叔父,论官位,是商朝的高级官员,所以他的忠诚,是对商朝宗庙的忠诚。也就是说,比干对于商朝的祖宗基业有着誓死效忠的义务。比干劝谏纣王,就算明知是死路一条,也会希望自己死后纣王能够幡然悔悟。这样的思想和情感,确实当得起一个“仁”字。

至于洩冶,论血统,和陈灵公根本不是一家人,论官位,只是陈国的中高级官员。他明明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离开陈国,到其他国家去生活,但他只是因为受到国君的宠爱,就继续留在这个荒淫无道的国家做官。这样的人,想凭一己之力匡正一个资深昏君,就算死了也只是白死。他最多算个耿直的人,够不上“仁”的标准。“民之多辟,无自立辟”,说的就是他这样的人。

简言之,比干的身份比洩冶的身份高,所以比干的义务比洩冶的义务重,比干有义务去死,洩冶没义务去死。

不论真假,只言逻辑,私以为,言之有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