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最初见到他时的场景,那是我来血液科的第一天,一大早,交完班,师姐带我们去查房。
大约查到倒数第二个病人的时候,师姐照旧先在病房外给我们介绍病情,病人倒也并没有什么特殊:
患者9岁,2017年底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经历三程化疗……于6月中旬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移植(父子,5/10相合)……移植后出现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皮肤和肠道的排斥),主要表现为皮疹和腹痛腹泻……所以现在主要的任务是抗排斥,我们的治疗方案是……
移植后,很多病人都会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只是,这个病人的小模样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走进病房,映入眼帘的他朝着阳台的方向蜷缩着侧卧在病床上。
他当时仅穿了病号服的上衣,不过,已足以遮住他的大半个身子。
这时,我还并没有能看清他,只是觉得这个人儿很小。
当我们绕过病床,站在光亮处,我才真正的打量到他,不过也只看到他露在外面的小脑袋和一双小脚丫。
他的皮肤因为排斥反应要“辞旧迎新”,所以现在旧的尚未完全褪去,新的尚未完全长好,皮肤剥脱得也并没有什么规律,那些斑驳的痕迹使得他的头皮像极了年久失修的墙面,看着让人心生怜爱。
而这时,师姐正询问着他诸如胃口、大小便之类的事情,不知他是真的有气无力,还是故意爱搭不理,反正一句话都没有讲,都是他的父亲在一边积极地应和着。
聊到某一刻,他的父亲语气里带着呵斥地去拍他的手,“又在抠,又在抠”。
这时我们才注意到,他的手一直在他的小鸡鸡及腹股沟附近抠来抠去。
师姐掀开他的衣服查看,眼前的一幕让我吃惊到目瞪口呆:
衣服掩盖下的躯体枯瘦如柴,对比之下,整个身子最大的部分就是他的小脑袋了。
以前只在非洲难民的图片上才见过这样可怜的小模样,而现在的他就这么真切的呈现在我的眼前。
再加上他全身斑驳的皮肤,以及几乎一动不动地蜷缩在病床上的状态,让我在内心里想立刻扑过去抚触他、拥抱他。
但是,现在是师姐带我们查房的时间,我也只能在内心里想想罢了。
至于他为什么去抠他的皮肤?是因为褪皮的过程会痒,而他又忍不住地用手去抓。
但是毕竟这样做是有风险的,因为移植后的他免疫力很弱,皮肤被抠破后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所以我们都尽量阻止他。
但是仔细看就会发现他的下肢新旧伤疤交替,早已是伤痕累累了。
至于他为什么会这么瘦,是因为受移植后排斥反应以及一些药物的影响,导致他总是呕吐不欲食。
再加上排斥反应所致的腹泻,使得他每日水样便数十次。
一方面,营养进不来,另一方面,又总是腹泻,所以,即便每日有营养液补充,也仅仅只是维持他现有的状态罢了。
另外,移植后的病人因容易感染病毒会出现出血性膀胱炎。他没能幸免,也中招了。
一共Ⅳ度,他是Ⅲ度,为肉眼血尿伴血凝块。
一天,我在病房做事,只听得一阵阵尖利的嚎叫,那声音能穿透整层楼,但不知是从哪个房间里传出来的。护士姐姐说,肯定又是XXX了。于是我跑到他那里去瞧个究竟。
当时,他正坐在床上的小便器上拉尿,只见他双手紧握膝盖,接着,便面目狰狞地使出全身力气发出一阵凄惨的哀嚎。
这是我第一次真切的见识到,出血性膀胱炎所产生的尿痛让人痛不欲生的样子。
不过,他的出血性膀胱炎是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的,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疗,只需对症治疗或不治疗,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
所以,他目前的治疗主要是抗排斥,同时,要积极地预防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加强营养等等。
就这样,平稳着度过了大约10余日,他的水样便终于成了糊状,这是向好的征象,我们都从心底里为他高兴,想着,再过些时日,也许就可以出院了。
然而,仅仅过了两三天,他的病情又有了变化。
那个得了白血病的小男孩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