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贤的这两节心理学课对我太重要了,太棒了。这两节课一个是课题分离,另外一个是非暴力沟通。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的沟通模式是,如果我们在沟通中觉得委屈了,我们不会向对方表达这种委屈或提出我们的要求,而是以牙还牙,以报复性的方式让对方感受到不舒服。
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一观察二感受3需要4请求。
观察
观察,强调把我的观察和我的评论分开。要说事实而不是评价。比如说如果你看到你爱人在淘宝上买东西,你可能会说你太浪费钱了,浪费钱这不是一个观察而是评论你应该说你在淘宝上又买了很多东西,我觉得你太浪费钱了。再比如说同事在工作中犯了一个错误,你可能会说他不行,这也是一个评价,而你应该说他又犯了错误,这已经是这个月第3次了,这个是观察。
我们习惯的方式是用评价来表达意见,但在评价所塑造的关系中评价者是高高在上的。所以对方本能的反应就是反抗或者服从。
评价是我的东西,是我对事情的意见,观察是我们共享的事实,我们要做的是讲我们的观察,而不是评价。
第二是表达感受。
就是说要表达我的情绪和感觉,而不是我的想法。
你不在房产证上加我的名字,我觉得不公平,你不在房产证上加我的名字,我觉得很委屈。
你不在房产证上加我的名字,我觉得很委屈。因为我很想和你有更紧密的联系,或者说因为我很想减少婚后可能的矛盾和猜忌。
第1种是表达我的想法,第2种是表达你的行为引起的我的感受。
第3种是表达你的行为和我的需要是分开的,我的需要和期待没有得到满足。
第3个要素直接说我们的需要。
习惯上大家都喜欢用长篇大论来说明我提的需要是合理的,这更像是一种自我辩护的立场。不如直接说我的需要。比如说你工作了很长时间,觉得很累了,你可以跟他说我很累了,能不能来帮帮我?而不是说我都干了一天活了都这么累了,你就不能帮帮我吗?
但这样做的时候,我们聚焦的重点不是不再是自己的需要,而是对方的反应,我们在想的是怎么说服他,而不是表达自己的需要。
其需要的要点就是把自己的需要和对方的期待分开,只专注于自己的需要,而不要去想对方会怎么回应。
第4个要素是提出请求。
请求就是清楚的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请求不是命令。提出请求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别人是否答应是别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