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初二苏州园林》
初二春犹浅,池亭映翠流。
回廊藏竹影,曲径隐梅丘。
石瘦苍苔覆,波寒锦鲤浮。
忽闻吴语软,人倚画栏幽。
这首诗不是我的创作哦,是我下载了Deepseek 游戏之作哦!
我是不写诗的,首先是觉得自己没有如此的才华,其次是觉得所有当代人写的律师绝句都上不得台盘!所以就不去出乖露丑了!
但是Deepseet 的创作还是很有趣的,它不仅是秒作,而且还会快速进步。我下载后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叫做《七律·新年快乐》,有点像顺口溜:
新年快乐喜盈门,祝福全家福满园。
平安健康常相伴,书香门第乐无边。
读书会友共切磋,熟背唐诗宋词篇。
一年读书二百本,学海无涯乐无边。
第二首就明显进步了,《七律·清风明月群每年小年夜结伴游苏州园林》
姑苏城外虎丘游,拙政园中狮子林。
访梅闻香寻古木,清风明月读书群。
渔樵耕读皆成趣,墨客骚人共赏心。
岁岁年年同此夜,园林深处觅知音。
玩Deepseek的缘起,是学友老末兔用它创作的两首诗,分别送给我和我哥,很令我们感动。
《临江仙·赠卢韫老师》
曲廊荷风分翠影,吴音漫叩苔垣。携游分韵续文缘。石听唐宋雨,檐挂古今烟。
十二亭台皆入卷,凭君指点芸编。群贤聚处即林泉。沧浪清到骨,明月正中天。
《鹧鸪天·咏卢亮老师》
杏坛耕耘岁月稠,青眸镜片映春秋。
仁心厚德承先哲,吴韵精研探古幽。
太湖畔,虞山头,姑苏文脉笔端收。
千年雅韵今犹在,一卷风华万世留。
图一,小年夜我在拙政园;图二,是我家家长在家里亲手做好的咸肉菜饭,然后用棉布裹着电饭煲送到妈妈病榻前,我们全家都爱吃;图三是苏州人热气腾腾的的全家福。图四到图九是哥嫂家小孙子,叫我“姑奶奶”,聪明又可爱。
年初一年初二,照顾妈妈的重任主要落在我哥我嫂身上,我除了有时出来跑个腿,比如去超市买成人尿不湿,比如开车带爸爸回家拿个东西啥的,其余时间就无所事事了,有时在妈妈床头睡一觉,有时跟哥嫂家可爱的小孙子玩游戏,有时,就在玩Deepseek ,一发不可收。
索性让Deepseek 写一首五律、一首七律,再来首白话诗,最后还让它写一段500字的日记,文采飞扬,远远超过我的文笔,以后我们可以躺平了什么也不用学不用干了吗?
《新年侍母疾有寄》
绛帐余温在,银釭照影双。
桃李千枝秀,膏肓一念降。
搀扶知昼永,侍奉觉微馨。
守得梅开日,春风暖旧窗。
《新年侍母病榻有作》
绛帐栖迟六十年,桑榆犹并雪中肩。
三千桃李成春圃,九十光阴入药笺。
铁骨撑开新岁月,银釭照彻旧因缘。
围炉正值梅开候,指看红云又满天。
《病历本长出年轮》
退休证在抽屉里发潮时
您正把新年的药方
叠成备课笔记的样式
止痛片是粉笔头
在铝箔里排队点名
股骨裂痕里藏着半截未擦的板书
父亲用血压计当圆规
在病房画同心圆
床单褶皱是他新批改的作业
墨迹洇出六十年前的婚约
我们轮流读体温计的刻度
像当年晨读领诵
吊瓶滴答敲打晚自习的钟
母亲忽然抬起手
在空中写下医嘱的拼音
——每个字母都朝着家的方向倾斜
(护工推着夕阳换药时
窗台腊梅突然抖落一身雪
那些被钢钉封存的春天
正在您指缝间发痒)
我还用Deepseek 写了一段500字的日记,写新年的陪伴,陪老父亲去老家拿妈妈需要的东西,去超市寻找成人尿布,看着哥哥嫂嫂家可爱的小孙子天真烂漫的笑容,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
## 初二碎片
消毒水的气味里混入年糕香时,母亲正用能活动的那只手,在空气里写我儿时的小名。床头的药盒码成粉笔盒的样式,她总把止痛片攥成当年捏断的粉笔头,在掌心碎成雪。
老宅的钥匙坠着二十年前的铜铃,陪父亲直上十楼的高度。雕花木柜吐出褪色的教案,纸页间夹着九十年代的银杏叶,经络里还流淌着旧时霜。父亲突然指认玻璃板下的合影——某届毕业照里,母亲鬓角的雪尚未漫过春山。
超市货架第三次走到尽头,成人纸尿裤藏在年货堆里发烫。收银员指甲上的红牡丹,让我想起母亲年轻时别在教案上的山茶。电梯镜面里,我抱着纸箱像抱着褪色的襁褓。
两岁半的小外孙把橘子瓣排成月相,口水浸湿的童话书正长出菌斑。他在我膝头搭积木,忽然用新学的词喊"痛痛飞走",窗台上,哥哥炖的当归鸡汤腾起白雾,将吊瓶架熏成朦胧的瘦金体。
守夜时发现母亲偷藏了半颗止痛药,说要留给父亲的老寒腿。月光爬上她新添的老年斑,像批改作业时漏看的标点。我假装熟睡,听见哥哥嫂嫂在阳台轻声盘算,要把主卧改成康复训练室。
晨光切开薄雾的刹那,母亲终于允许我们为她梳头。断发缠住桃木梳齿,恍若粉笔灰卡在黑板槽的旧时光。楼下的玉兰突然抖落一身冰壳,花苞正在钢钉接合的裂缝里,悄然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