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人的故事】89、卧薪尝胆(2)

公元前494年,这一年,楚国发兵攻打蔡国。

之所以攻打蔡国,是报当年蔡国帮助吴国之仇。经过十年的修养生息,楚国终于向蔡国发出了复仇之箭。

元年,春,楚子围蔡,报柏举也,里而栽,广丈,高倍,夫屯,昼夜九日,如子西之素,蔡人男女以辨,使疆于江汝之间,而还,蔡于是乎请迁于吴。

楚昭公发兵包围蔡国国都。为了对付蔡国,楚国在蔡国前筑造堡垒,高二丈,宽一丈。

这样一来,蔡国害怕,于是把男女分别带着礼物来投降。

楚昭王要求蔡国迁徙到长江以北,汝水以南地区。

而蔡昭侯跟吴国暗通款曲,希望把蔡国迁徙到吴国。

而同年,吴国出兵攻打陈国。之所以攻打陈国是因为当年陈国拒绝帮助吴国攻打楚国。

于是吴军攻打陈国。

吴国攻打陈国,引发了楚国大夫的恐惧。

他们说:当年阖闾就善于用兵,听闻其子比起来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之奈何?

子西说:当年吴王阖闾和士卒、百姓同甘共苦,百姓和士卒都感恩于他。相反,我国前任令尹子常,奢侈纵欲,因此我国战败。但是现在听闻阖闾的儿子夫差,以享乐为本,把百姓看作牛马一样驱使,他这样的行为,一定是自取灭亡。我们何必恐惧呢?

说回到越王勾践,越王勾践回到了越国。

于是,

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这就是著名的卧薪尝胆的故事。这个卧薪尝胆的故事,并不存在。为什么呢?

因为《史记》只是记载了尝胆,但是没有提到卧薪。那么这个成语哪里来的呢?

是出自苏轼所作的《拟孙权答曹操书》

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

但是没有提到卧薪尝胆是谁。

其次,从《国语》、《左传》看,对于此事没有记载。我们有理由相信,卧薪尝胆可能是后人编造的。

到了汉朝的《吴越春秋》其中荒诞记载已经大面积出现,但是也没有出现卧薪尝胆的事情。说明这个故事压根是假的。

到了苏轼的时候,首创卧薪尝胆这个词。于是后人开始就有吴越争霸有卧薪尝胆。但是到底是夫差还是勾践,竟然还有争论。

有人说,夫差卧薪尝胆,如

夫差即位,卧薪尝胆(《春秋列国论》明朝张溥作)

到了明清之际,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开始广泛传播。最终成为这个故事的最后版本。比如冯梦龙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

然后问:你忘记会稽之耻了吗?

这就好似当年夫差的话一样。

《吴越春秋》记载就很有文学色彩,

越王念复吴雠非一旦也,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中夜潸泣,泣而复啸。于是群臣咸曰:“君王何愁心之甚?夫复雠谋故,非君王之忧,自臣下急务也。”

不仅是卧薪尝胆。而且眼睛累了,就用辣味来刺激自己。脚冷了,就用水来泡他。冬天抱着冰睡觉,夏天握着火。半夜常常暗中哭泣,哭泣完以后,仰天长啸。

然后据《吴越春秋》记载,

越王勾践回到越国以后,主要干了这么几件事情。

1、修筑城郭

2、顺应夫差的喜好,开始进献贡品。

3、在国内休养生息,制定政策。

4、制定伐吴的战略

越王勾践问五位大夫说:我沦为囚犯,耻辱人所共知,我要洗刷耻辱,应该怎么办?

扶同说:最主要的就是麻痹吴王。大王要减少言论,不要把话泄漏出去,趁着吴国和齐国、晋国、楚国的仇怨,我们可以暗通这些国家,加强这些国家的联系,然后利用夫差狂妄的性格,使得吴国向外争霸,以此吴国衰弱,我们趁着吴国衰弱,就可以攻打他了。

5、选拔贤能之士

越王勾践非常苦恼,无人可用。没有人敢于去为他洗雪耻辱。

有个人叫计研,对越王勾践说:应该谨慎挑选近臣。

越王说:怎么才能谨慎挑选臣子?

计研说:要对他们有全方面的考察,

其一、拿困难的事情让他们到远方去做,以此考察他的忠诚和办事能力

其二、把保密的事情告诉他,考察他的信任

其三、让他们讨论政事,来考察他们是否有智慧

其四、让他们喝酒,看他们喝酒以后是否昏庸

其五、拿某项任务给他们做,看他们的才能

其六、给他们不同的脸色,看他们的态度

如此,臣子就能竭尽所能了。

于是,越王勾践问文种:我希望洗雪耻辱,望先生教我。

文种说:找寻吴王的弱点,然后满足他,就可以了。

越王说:人都有嗜好,为什么说能够制人于死地?

文种说:有九种办法,可以报仇雪恨。古往今来的君王无不靠此而取得天下

其一、尊敬上天,来求得保佑

其二、加重礼物去贿赂敌国的君臣

其三、昂贵的价钱去买入他们的粮草,以此挖空他们的财政收入。诱使他纵欲而使得敌国民生疲敝

其四、赠送美女来扰乱他的思想

其五、赠送能工巧匠,来大兴土木,以此耗竭他的财产

其六、培植阿谀奉承的臣子,来他狂妄自大,而去攻城略地

其七、让敌国的官场实现逆淘汰,离间和忠直大臣的关系

其八、本国富足,武器装备先进

其九、锻炼本国军队。

大王有这九种方法,必能夺取天下。

于是越王勾践通过这九种方法,开始行事,

首先,献给夫差木材,让他去大兴土木。

然后,勾践在本国发展农耕,粮食储量节节上升。

进献给夫差,西施和郑旦。

勾践又派人去吴国用低价买入粮食,据说买入万石的粮食。

我们再谈谈西施,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传奇人物。但是史料很少,大多都是后人附会的。

其中最有名的故事是,《庄子》记载的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说西施非常漂亮,因为心口痛,颦蹙的感觉,都惹人怜爱。

而同村一个很难看的人,看到西施捂着胸口,于是她也捂着胸口。

结果富人看见他,就关起大门,不敢看。

穷人看到以后,就急忙跑开。

东施只是知道皱着眉头,捂着胸口会美,但不知道为什么如此会美。

那么西施真的存在吗?

其中最为可信的《春秋》、《左传》、《史记》都未曾记载。

只是在诸子百家的散文中有所记载。比如上述的东施效颦的故事。

《墨子》也曾记载

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死,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当然也有人说,西施和郑旦是一个人。

其实西施是否存在,对我们而言并不重要。比如说,我们说西施有多美,实际上我们谁都没有见过。西施只是美女的化身。她更加偏重于一种价值的陈述,而不是事实的陈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