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
陪伴我每一å天的都是自己喜欢的物件。”
“放眼望去,
房间的每个角落都是我喜欢的样子。”
人和人之间,会有能量的传递。
人和物件之间,也有能量场。
人和人之间,会有精神的陪伴。
人和物件之间,也存在共处的时光。
物件,无法为我们创造“大幸福”,但可以给我们营造“细水长流”的”幸福微体验”。
对同一件物品,我们对它倾注了多少的情感,花了多少心思,它就会在漫长的岁月里给予我们多少能量的反馈,和“润玉细无声”的滋养。
用心和我们拥有的物品建立情感链接,看似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其实并不需要,而更需要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情感意识和习惯。即便有时,对于某些物件,我们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但它们也会在过程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价值的反馈。
就像一个物件我们把它用的邋里邋遢,埋了八汰,自然就不会喜欢它,也不会花心思研究它。它自然也给不了我们除基础功能之外,更愉悦的体验。反而,如果我们有用心的呵护它,就会更加喜欢它,也更愿意了解它,自然它就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价值,并且在基础功能之外,给我们额外的惊喜。
人和物件之间是有能量场的,
当我们有意识去体验的时候,
自然就能感受到物件给我们传递回的微力量。
1.从外在爱护它
保持干净和物件本该有的质地。
日常使用后的保养修护,大多三两分钟甚至顺手就能搞定,养成好习惯。物件,就会越用越顺眼。
物件用的时间久了,难免会有岁月的痕迹,而在这种斑驳里藏着的,正是我们过往生活的记忆和岁月时间划过的温度。
当物件出现瑕疵时,如果功能上并不影响使用(本身特别不喜欢的除外),不要马上就想丢掉它,换新的。有一些,如果试着发挥我们智慧的小脑袋,尝试着修复下,一旦成功,自己都会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甚至会更加喜欢它。
2.从内里了解它
物件和所有的工具一样,越用越熟。
充分了解它的功能,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价值。用到我们能够吃透它,就会越用越顺手,有时还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不追求量上的足够,但能对我们正拥有的物件,做到足够的了解,物尽其用。
就像有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当一个老物件都要用到丢了,才发现,原来它还有一个特别好用的功能一直不知道。
物件,就是越用越熟悉,越熟悉越能发挥出它潜在更大的价值。
3.在使用时感知它
在使用过程中,在和物件摩擦触碰的每个片刻,有意识去感知它,建立人和物品之间的能量场。
感受物件给我们传递回的微能量,让心能够接收到在使用物件时微妙的幸福感。
物件,就是我们怎么用它们,它们就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反馈;我们的意识越强烈,所能接收到的能量就越明显和越深层。
像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和物件之间,我们也应该珍惜彼此共处的时光。
4.在存放时爱惜它
在使用过后存放时,了解每个物件的脾气秉性,能够做好该有的保养和修护。
物归原处。
举口“锅”的例子
从外观上爱护它:用到外观油腻腻、黑漆漆的锅,难免就会越来越嫌弃。但倘若我们使用中能够稍加爱护,顺手加一个隔热板,或者知道每个锅的锅气、用合理的方式清洗。日后,每次拿起它时,亮亮净净,自然会心生喜欢,让每次下厨都会变得更开心和享受。
从内里了解它:了解锅性,珐琅锅、铁锅、搪瓷锅等,不同的锅都有自己的喜好,就像我们对一个人越投其所好,对方越容易给我们正向的反馈。了解锅能,比如珐琅锅,什么样的食物珐琅锅炖煮出来的味道更好?每周锅具什么时候更适合用什么样的火候烹煮?我们越了解它们的脾气秉性,就越能充分的用好它,它也会越容易给我们创造美味食物的惊喜。
在使用时感知它:在烹饪时,在每次和锅的触碰中感知它,感受食物下锅时的瞬间,感受食物在锅里“咕嘟咕嘟”的声音,感受从锅里往外盛菜的过程,感受清洗锅具时,水流划过锅壁,清洁布把它擦干擦亮的清爽。这种感知的情感链接建立的越自然,它越能够在微意识中给我们传递回更多的能量。
在存放时爱惜它:晾干后,把锅舒服地放回原位,避免过程中的磕碰摔打。
大到厨房家电,电饭煲、养生壶、蒸烤箱,小到我们日常用到的钢笔、随身本、水杯,还有我们穿的长靴、皮鞋、外套、羊绒衫等等。
人和物件之间,
有个能量场,
用心去感受这种传递和美好,
自然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小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