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IB(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是一个非盈利性的教育基金会,成立于1968年。它为全球3至19岁的孩子提供4个国际文凭教育项目:小学项目(PYP)、中学项目(MYP)、大学预科项目(DP)和IB职业相关证书( IBCC) 。这个课程体系受到所有主流发达国家精英阶层的认可,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IB课程,对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呢?
首先,IB课程的培养目标具有普适性。IB课程以培养孩子这10个方面的素质为目标:探究精神、独立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反思能力、知识面、坚守做人原则、充满自信、思想开放,富有同情心、敢于冒险的勇气,德智体全面发展。这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教育部也积极倡导学校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勇于探索和实践,富有责任心、同情心,具备国际视野和积极沟通的能力。
第二,IB课程的培养模式可以借鉴。首先,IB课程并不强调每个学生都完成所有领域的所有课程,但却鼓励他们以发展自己为目标。在充分发挥自身爱好,并结合个人未来的职业方向之上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门类搭配。再者,IB课程有三门考试,称为核心课程,它对提高学生思辨能力,适应将来的大学学习起到了重要意义。例如,IBO总部要求所有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参加至少150小时的社区服务,并有应当出具实践证明;IBO还要求所有学生必须独立撰写一篇4000字的全英文扩展论文;最后每个同学还要能够使用英语写一篇与某个具体科目相结合的独立研究,并接受答辩。这样的模式完全是把孩子们当成研究生去培养。可以说,这样的培养模式,我国的大部分大学都做不到。
第三,IB课程老师的职业发展模式先进。作为IB教师必须有专业发展三级目标,必须定期参加IB,还要参加针对国内外同领域教师的培训和考试,取得相关证书并取得IB教学资格。这种高强度和沉浸式职业素养培训,以及不同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探讨、教学方法互相交流、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的迭代更新,对教师职业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IB课程最本质的核心概念是培养成功意识和自信心。在长久的应试教育制度束缚下,我们的孩子拥有的自由发挥空间非常狭小,以分数作为唯一录取原则,让我们埋没了很多本该优秀成长的人才。然而,反观IB课程却在个人规划、多样化成长方面给予了极大空间。甚至在前文提及的论文选题和写作方面,IBO课程也都释放了很大弹性,要求每个学生一定要以自身的兴趣为出发点来考量。所有这些都真实地反映了素质话,个性化教育的理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培训具有国际视野并具有母体文化意识的国际人才是每个国家努力的方向,也是各国教育未来发展的共识。IB课程的存在,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参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