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三个层次(旧作)
高旷
哲学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哲学作为一种语言文字、符号图形(阴阳鱼、八卦图等)的存在。其次,是哲学作为一种概念或者说意识形态的动态存在,表现为浩如烟海的语言文字符号图形解读与证明,西方哲学、中国的《庄子》与《道德经》、佛经的般若部等等。最后一层,也是最重要的一层,可以说是独立于语言文字符号图形概念意识之外的毕竟实相与智慧:不堕名相,脱出义理(逻辑),自性如如。
1、第一层,哲学作为一种语言文字符号图形的存在。
文以载道,但语言文字符号图形概念本身不是道(法则本身),只是交流传播学习的符号、方式、工具、方便;真理(规律、法则)掩藏在现象、符号背后。这个道理等同于数学运算中符号与公式,不在物理现象的实践中运用,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一种干慧(无水的河床)。
2、第二层,哲学的重新解读
2、1 我所认为的哲学含义及意义哲从折从口;折有回、转、返之意。哲学就是反思、怀疑的形而上(语言文字、符号或图形)的总结。佛教禅宗认为,小疑小悟,大疑大悟,无疑不悟。
哲学往大处说,就是反思、怀疑当前的现象、当下的存在、当然的道理,进而追思、追寻本质、本体、本来,发现、发明溯源、返本、归真之路,是谓道解;哲学往小处说,就是寻求使当时、当地、当前、当下、当体更为安定、平衡、稳妥、和谐的指导思想与方法,是谓器用。
2、2 哲学最基本的规律、法则或者说是公式
这个公式,在现代哲学语境下,就是矛盾对立并且动态的统一;在儒学语境下就是“执其两端(矛、盾)而守中间”的中庸之道;在《道德经》语境下,就是为无为的守中之道;在《易经》语境下,就是阴阳两仪互为根本的太极之道;在佛教语境下,就是不堕两边(有无、是非、对错------)、中亦不落的般若中道。究其根本,实则意一名异。
从哲学史角度上来说,两三千年前的中国和印度,哲学理论的著述与应用已经相当深刻与成熟了。说中国无哲学,纯粹是知瓢不知葫芦的假在行。
2、3 各自公式的适用范围
矛盾统一法则本身并没有高低深浅,只是证悟、理解和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差别。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笔者补充一下:一切物、事、理兼具矛盾对立统一,也就是说,矛盾对立统一,纵横内外,涵盖无间。
儒学的中庸之道很大程度上只是落脚于人文、伦理,应用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而《道德经》、《易经》、佛经则涵盖天、地、人,乃至于一切的。最圆融、最具代表性的是佛经,例如,《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也就是说,现象(物相)、生命意识体的觉受、思维能力、行为、意识分别无不涵盖矛盾统一中,更不用说生命意识体的衍生物,诸如语言文字图形符号、哲理、实践、宗教本身;并且几乎所有的经、论,都贯穿着矛盾统一哲学,是谓般若中道。譬如,《圆觉经》:圆觉非作得非任有,非止非灭;《金刚经》云: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2.4 矛盾对立动态统一的大起底
一切的本质,用二元论来说就是:体用不分、根尘无二、心物一元、人天合一;用一元论解说就是:道、太极、太初、原始、自性、本来、本质。
人类作为生命意识体一种,既然混沌已开、分别心动、万象既生、言文粉饰,我们也不妨立处即真、分析分析。
2.4.1自然物系统之间及物自体内在的哲学关系
如果把宇宙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基于万有引力与斥力(矛盾对立),太阳系与其它星系保持各自适当的运动与距离(平衡、统一)。
太阳与地球之间、地球与月亮之间通过万有引力提供的向心力,既保持了各自的运动,也维持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统一)。
物自体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对立统一的动态哲学关系。
原子世界里,正电(质子所带)与负电(电子所带)之间的引力为高速运转的电子提供了向心力,从而保持了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维持了原子的整体现象的存在。
显为阳,密为阴。任何事物表相、功能、特征都与其内部结构之间,都是显与隐的对立统一关系。譬如电脑、手机,表面的特征、传播、运算、显示等功能为阳,而工作原理、软件、机械配置为阴,二者是统一的关系,是一个物体的两个方面。
本质上,任何物、事、理之间的关系、联系都是因为格式化、方便认识与管理化(也就是所谓的科学化),而人为分别、分档、分开、分化的。绝对意义上,一切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2、4、2 地球与人类的哲学关系
地球因为有适应人类生存的水、光、空气、压力、温度、食物,人类(还有其它生物)才得以在地球上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人类为地球所生养,地球为人类所依存;人类与地球之间应该是和谐共存、共处(统一)的关系。
但是,人类的欲望决定了不会听任地球所提供的自然条件的束缚与选择,总是想尽千方百计,充分利用自己的小智小慧,假(借)于物理知识与工具改造生存环境。
但是,始终不要忘了,人类是地球的人类!过度的开发与改造地球资源,必然导致了人类与地球资源之间的矛盾、对立。维持人类与地球的自然平衡(统一),人类不情愿;那么,打破人类与地球的自然平衡,人类想成为主导方,地球也未必答应,未必不强烈报复!
毕竟,人类的生理、心理承受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环境的恶化,承受不起的最终是人类自己!地球创造了人类,也会毁灭人类;根本上是人类自己毁灭了自己。
该方面的哲学总结:动则有咎,害益并行;缺乏哲思,科技带来的实惠与灾难将成正比;科学技术不仅仅会制造医药和高明的医疗器械,还会残留各种各样的污染,还能制造骇人听闻的杀伤性武器,乃至毁灭地球,防不胜防;发展不可避免的走向二律反背,而且越来越凸显;物(理)极必反。
2.4.3 人与社会的哲学关系
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从骨子里来说,是拒绝束缚、约束、制约的,渴望独立自由乃至无限独立自由(其实是任性所为),但是,又为什么不得不融入名缰利锁、伦纲法网的大社会呢?
人与社会的最初结合是源于人的生理与自然的关系。原始时期,个人或一个男女组合安然生活的能力非常有限,为了生存与繁衍,不得不与众多的人合作、分工,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现代人与社会的融合更多的是基于心理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的生存已经不再是最大的威胁。节节攀升的生理欲望(美食、美色)与心理需求(英名、财富、权力)促使人与人之间发生更复杂的社会关系,虽然有时候得不偿失,身心具疲,亦痴之不回。
总起来说,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哲学关系。该方面的哲学总结:欲望与自由自主成反比;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有舍才有得;风险与利益成正比;贬低是买家,褒扬是卖家;溺爱和严惩同样是处于关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利人者利己,害人者害己。
2.4.4人生理、生活的哲学
人(包括其它动物)自身的生理也是一个相当狭窄的动态平衡系统。人体各部分体液的酸碱度必须保持在其适当的范围内,血压也必须相对稳定,体温也必须相对衡定…… 人体才能正常运转,各项指标向任何一端(矛或盾)哪怕是略微倾斜,都是悲催的。
也因此,几乎所有的是非、好坏、善恶等等标准都是围绕是否有益于人类的生理与心理健康来界定的。
在生活中,一个不懂哲学为何物的人,凭经验也知道:不吃饿死,吃过了撑死;温度高了热死,温度低了冻死;过胖易得病,过瘦营养不良;医药能救人也能杀人;过犹不及等等,这是由人类的感功、生理承受力恒定值所决定的,感觉良好的存在决定着什么是“真道理”、“硬道理”,哪怕是一时的、一息的、短视的。在纯粹生理方面,人与动物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总得说来,生理、生活哲学其实就是把握“度”的经验哲学,当然也符合矛盾对立统一法则。
2.4.5 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哲学关系
草原上的狮子与被捕食者是对立(矛盾)的关系,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同样能在数量上、体能上保持相对的、动态的平衡(统一)。
草原上的植物与植食者之间的关系如此,乃至于,植物与自身周边环境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当周围环境干旱时,植株结食少,且提前完成一个生命周期;当周围环境适宜时,植株高大,结实多,且生命周期延长。在生物学上,这种现象解读为植物的应激性与被动的适应性,在哲学上则解读为二者的此长彼消的阴阳对立统一性。
微生物与大生物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彼此相互依赖,也相互侵蚀。
2.4.6认识论的哲学关系
从拙作《人能否客观、公正地体验、认知世界?》可以看到,一般意义上的人认识世界的能力是相当有限与无奈的,因为人类意识都是基于人类感觉器官意义上的认识,都是立处即真的认识,只是相对于人类的“真实”认识,而不是绝对客观、公正的认识,即便是有物理技术的帮助也不能改变这个局面。
那么,人类真得就不能够获取客观世界的真相了吗?不,智慧圆融的先哲们早就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只是我们不相信罢了。
佛教认为,一切物、事、理皆无自性,也就是说,没有它自己的什么性质;它的所谓性质都是源于他者的比对与界定。
3 语言文字符号图形概念无用性与有用性
宇宙万有不是以语言文字符号图形概念(以下简称语符)的存在而存在的,语符只是人类互通信息的一种工具,是人类现象的衍生物。
创造语符之初的本意就是用它来指代、会意,以便于沟通,也等于说语符本身都是譬喻,所以,语符即使堆积成山也逃不出譬喻的本质,而不会是实质;譬喻永远是在譬喻,真相永远是真相。
如实、实相与语符之间有两道障碍永远不可逾越:一如实、实相与意识体所处的境界之间的障碍;二意识体所处的境界与语符之间的障碍。
《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金刚经》云: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又,佛陀说法四十九年,最后言一字未说,就是避免众生为语符所误。
对于人类而言,道理非语符不便传递,但语符终究非是实相,实相是事实本身、不可言喻。正所谓:以指指月,指终不是月。
所以说,一切物、事、理兼具矛盾对立统一,也就是说,矛盾对立统一,纵横内外,涵盖无间。
4 总之,一个系统的哲学过程(实相、智慧),就是一个建立(意识概念)工具、使用工具、放下工具的过程。
《金刚经》云: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