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走了,乡愁还在!一湾浅浅的海峡,依旧深深的阻隔着两岸人民的正常往来。说真的,余老的作品一生中我没怎么读,仅仅一首短短的《乡愁》而已!但是,够了,因这诗歌,我牢牢的记住了一位诗人,一位海峡对岸的,血管里流动着灼热的中华民族血液的爱国者。
这首诗,从结构上,全诗分四节:第一节,表达了小时候异地生活对母亲的思念;邮票,是此节的情感载体,小小的,膨胀着强烈的念想,因为那个时代通讯落后,情感交流只能依靠书信往来。第二节,表达了成家之后异地工作或生活,对妻子的无尽思念;船票,是本节的情感载体,衬托出距离之远,窄窄的,装不下思念的迫切。第三节,表达了对母亲的悼念;坟墓,是这节的情感载体,矮矮的,透射出阴阳相隔的苍凉,与诗人孤单失落的情怀。第四节,表达了诗人的爱不仅限于小我,还深怀着一个大中国的统一;海峡,是当前节的情感载体,浅浅的,但却深深的将两岸人民阻隔。这是诗人的无奈,也是两岸十几亿同胞的无奈!
这首诗,格式上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写作手法。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不但是每个小节的情感载体,也分别是“乡愁”在每个小节的喻体。作者把情感寄托在这些对象上,自小家常拉至大国家政治,从台湾离岛游移至中国大陆,于情感空间与地理空间上,作了一个大跨度的逾越,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同时,全诗四个小节:每一小节由时间、主题、思念主体、思念客体自第1行至第4行依序排列,句式、行数、字数均一一对应,每节3至4行末字都以“头”字押韵,每小节使用“这“”那”或“里”“外”,牵引着读者的思维,从这个情感空间跳跃至那个情感空间,结构铺设的甚是条理、对仗也非常工整,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之感。可见,余老受古体律诗的影响不轻。
先生走了,乡愁还在!这愁,不但是其生前家国之愁,之于他的身后,也是两岸十多亿中国同胞的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