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定义
我们可以把胜任特征描述为在水面飘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代表表层的特征,如知识,技能等;水下部分代表深层的胜任特征,如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后者是决定人们的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
之前浅显地认为胜任力模型就是“知识和技能”的胜任力,学习了胜任力模型再结合培训中遇到的一些案例发现,冰山下的部分反而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表现。
实例分析~动机
第一个案例过去好几年了,仍然记忆犹新:
培训自我介绍的时候,学员告诉我Mentor不带他,不肯指导他学习,打电话有时候也不接。当时有些同情他,但是因为这个Mentor也曾经是我的学员,比较了解,觉得绝不像他所描述的那样,也就没有直接去跟Mentor沟通。培训时发现了问题,作为培训师,恨不能把所有的知识技能在短短几天内教给学员,都会毫无保留。培训时发现这名学员,在这样的有利学习条件下学习并不主动,动机不足,也就能理解那名Mentor了。
进入社会,不像在学校,若是不主动学习,没有人有义务逼着你去学习。Mentor 还有自身的工作要完成,教一遍两遍已经很好,若是自己没有学习的动机,没有谁有义务要教四五遍。
案例二,也有一段时间了
一个学员进入公司一年左右,培训前测试时发现一些很基本的问题都描述不清楚,打听了之后发现,其实有很多学习的机会,研发专家在那边支援时,从来没有主动跟他们沟通学习过,仅仅做他力所能及的清洁润滑设备,若是这样,要请一个本科毕业生干什么,普通清洁工都可以胜任。
实例分析~特质
案例一:
公司季度会议的时候,一名技术服务人员做自我介绍,就坐在他旁边,站起来介绍了名字就紧张得说不出话,拳头紧紧地握着,在旁边给他加油鼓劲也没用,站着几分钟还是一句话没讲,最后坐下了。当时就想他这样以后怎么跟客户沟通啊!果然,再过了几个月没看到他来参加培训,一打听已经离职了。特质不匹配,无法胜任。
实例分析~特质+动机
一个刚毕业,进公司几个月的销售支持工程师,参加主导一个大客户评估,那个客户主管并不容易沟通,没想到一两个月之后,赢得了这个大项目。我就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我周末有空的时候,就去跟她(客户)老公踢球,甚至她小孩有时候作业不会做,我给他辅导”。是啊,做到这么极致,项目怎么可能不赢。几年后这个同事自己创建了公司,并且经营得不错。
实例分析~社会角色,自我概念
一名同事,进入公司没几天,一起去客户的时候,到了四点就问我们什么时候下班,稍微晚一点,就会抱怨。这么多年还一直记得他的“经典名言”:有一天走在路上,突然问我:“你羡慕我吗?” 当时被问得一头雾水,我羡慕他什么呢?“羡慕我年轻啊!” 他就比我们小了三四岁……。展览会上,我们收集的客户数据,老板过来,他拿起我们的数据就给老板介绍,俨然成了他收集的……当然,这是公司北部第一个试用期未通过的员工。
所以胜任力模型中,冰山下的部分反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并影响冰山上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201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