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呀”:隐藏在潜意识里的母爱

“我的妈呀”:隐藏在潜意识里的母爱

原创    2018-01-22    云水微澜     湉言密语

     记得2010年看电视剧《苍穹之昴》时,其中一个片段印象特别深刻:女扮男装的珍哥儿拿着照相机溜到街市上玩,偷偷回家时正好碰上额娘与姐姐练习入宫选秀的礼仪,惊魂未定的珍哥儿弯着身子一边用相机遮住自己的脸一边压低声音对自己的贴身丫鬟说:“妈呀!小点声”。这短短五个字,将珍哥儿害怕被发现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前几天一时兴起,利用来之不易的时间捣鼓了四个多小时,一堆金属的花片和彩色珠子在我的手中终于变成了一支勉强有一丝美感的发簪。不料,这发簪后来被一同事看到,她一边满脸欣喜,一边赞不绝口道:“妈呀,你太有才了,这簪子可真漂亮!”我在陶醉于这番称赞的同时,不禁心生疑问:咦!称赞就称赞呗,为什么非要说“妈呀”,而不说“爸呀”或“爷呀”?细细想来,在表达某种惊喜、恐惧或喜悦之情时,大家总是习惯于说“天哪”、“我的妈呀”、“妈呀”、“妈耶”,还有比较洋气的“my god”,至于其他亲属,出现的概率简直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当我们在说“我的妈呀”及相关话语时,几乎都如同条件反射一般,不思考、也不在脑子里转几圈,那一瞬间,大脑就像暂时丧失了思考功能一般,仿佛这一句话已成为说话者的一种本能,而这种本能却非与生俱来的,而是源于童年中那些关于母亲的记忆。

      从成为一个个体生命起,无论是出生,还是成长,在我们一生中,母亲总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母亲的乳汁维系了我们最初的生命、母亲手下的美食是我们对母爱最真切的体验,遇到困难、危险时,幼小的我们也总是习惯于躲进母亲的怀抱寻求安全感。成人后,也许我们会寻找其他躲避危险、安慰心灵的方法来替代母亲的怀抱,但童年时代来自母亲的记忆早已渗进我们的灵魂、刻进我们的潜意识。

     如果做一个统计,从小到大,所喊出的与亲属有关的词汇, “妈妈”恐怕是最多的吧!之所以喊出“我的妈呀”而不是“我的爸呀”或“我的爷呀”,并非前者便于表述、说起来更顺口,而是因为这份伟大的母爱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深深镌刻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虽然成年后,遇到危困难或痛苦的事情时,我们不可能如同孩子一样躲进母亲的怀抱,但童年中类似的记忆还是会影响我们的语言表述。


     当我们如同离巢的鸟儿一般振翅飞翔属于自己的天空时,童年里那个随时可以依附、可以躲避危险的母亲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关于母亲的记忆又是那么深、那么近,深到镌刻在潜意识,即使在梦中也难以抹去、难以扭曲;近到在一个个不经意的瞬间从我们的唇齿间迸出。一句“我的妈呀”,往往关乎那些与母亲有关的童年记忆,关乎那些来自记忆深处的或浓烈或恬淡的母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提到安全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是怎样才算是给予孩子足够安全感呢?众所周知,一座坚固的房子,离不开地基的支撑...
    FloatingDream_阅读 2,688评论 0 1
  • 2018-01-18 侯圈圈 2018-01-18 10:29 · 字数 940 · 阅读 0 · 日记本 大家好...
    侯圈圈阅读 1,521评论 0 0
  • 20180122 【幸福三朵玫瑰 昨日三朵玫瑰已采 今日三朵玫瑰 1.上班 2.给大宝肯定,给小宝按摩 3.尊重并...
    徐则兰阅读 1,170评论 0 2
  • 夜场的尖叫服务,老客户自动转介绍(年业绩增长50% 如何打造尖叫服务 为老板创造利润,让更多的追随者家庭过上好生活...
    大道行者_阅读 1,410评论 0 0
  • 纷拨书中意,夜下孤神游。 雨打青衫乱,风戏早白头。 寥落数载事,荒去半心楼。 伊人今何处,谁与共喜愁?
    海曲三少阅读 1,638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