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叙杂记(69):吃夜宵

吃夜宵,是计划内的,也是计划外的。女儿本周回家,准备一起去吃夜宵,但考虑到时间太迟,计划取消。后来又因停水,要等水洗,不想坐着干等,一家三口又去吃了夜宵。

来到夜市一条街,临街的空场地都停满了车,我们将车停到了附近的停车场,反正不赶时间,远就远点吧。没有到常去的那家店,换了一家,想试一下口味,这家店以前好像也去过,印象不太深了。店主是一对夫妻,看起来年龄不小了,这条街开夜市的几乎都是夫妻店,也有家庭店,儿子开店,父母来帮忙的。

看到我们在店门口晃悠,探头看着各个大盆中摆着的食物,有卤鸡蛋、卤豆干、卤小笋、螺丝、香肠、花生、煮毛豆等,品种还真不好,大约有十几种吧。夫妻俩迎出门来,热情的招呼着进店,寻问着吃什么?下面、炒面、炒菜、炒饭,什么都有,非常熟练的报着食谱,如绕口令般,我们还是选择了经典的品种,面条、豆干,主要是冲着这里的面条来的,属于我们这的地方特色吧,来到夜市大多时候选择这两样。选定后,跟店主说了,然后找座。

店面是由两间组成,一间是单纯的堂食区,只摆放了几张桌凳,另一间前半间是工作区,下面条、炒菜、炒饭之类的,后半间才是堂食区域,放了二张条桌,另堆放了些食材。

正常情况下,顾客肯定去单间堂食区用餐,那边相对来说比较干净,少了油烟味。按照常人的思维,正准备去那边落座,远远就闻到了香烟味,环视了一圈,最里面一个圆桌上坐了七八个人,正在吸烟喝酒,顿时停步了。香烟味,是我们一家三口最不能接受的,连家中那位都排斥,因为他不吸烟,每次外出吃饭,回来都将衣服放在阳台上,散去身上的烟味。

可是里面只剩他们的一个邻桌了,别无可选,于是来到了隔壁,半工作间,半堂食区,当时没有炒菜,只是下面条,油烟味不是很重。看到我们落座在他们这边,很是不解,那边有空位,为什么不过去呢?那边有烟味,说明了理由,女店主似有不悦之情,指着家中那位说,他不吸烟吗?不吸,就是不吸烟才对烟味敏感呀。原以为会得到店家的理解,毕竟是公共场所,而且我们还是顾客呢?且不说顾客是上帝,最起码的礼貌还是有的,没想到她竟然说,那公共场所没有那么好吔。瞬间对这家店降了一分好感,不只是这个观点,更主要的是那语气,说得毫不客气。

俗话说,一句话一笑,一句话一跳,这种态度难以接受。既然知道是公共场所,为什么不能自觉一点,克服一下呢,这也是基本素养吧,这又不是包间,是堂食区,现在很多地方公共区域都禁止吸烟了。

没有过多辩解,默默的坐在一旁,都已经下单了,还能离开吗?等餐期间,那位看到外面锅里的卤笋,又点了一盘,端上来的时候,看到盘里的笋子,一半是淡黄色,一半是深褐色,颜色差距很大,有点不解,顺便问一旁的男店主,这笋子颜色怎么不一样呢?是一半煮时间长了吗?男店主抬头看了我一眼,没有吱声,继续着手中的活。女儿看到没回应,说他没听到吧,我说百分百确认他听到了,看到他抬起头望了我。女儿笑着说,那你干嘛还问,又给这家店扣了印象分。不知道呀,这个态度,有点不高兴了,后面,不问了,以后,也不会再来了。

面条,我没有吃完,不知道是心情受到了影响,还是味道不太适应。那位先吃好去付帐了,那盘笋子的价格,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价格虚高,感觉物不所值,而且几乎一半都浪费了,更不划算,但我没有多言,只是更坚定了一个想法,下次,不会再来了。这次的夜宵,是最差的一次体验,不只是味道,还有那态度,难以接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