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来断断续续的在读李娟的文字,说是读,其实是在微信阅读里边读边听,有时间了就读,没时间了就利用做饭、走路、干家务的时间听,专门把读的声音调为女声,我觉得这样更容易接近女作家的心境,其实也只是自我安慰而已,经历不同,只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冬牧场》是放寒假前就在读的,每天读的很慢,只能利用睡前时间读十几分钟。放假了,时间更多了,其实不然,家里的事情更多,安心坐下来读书的时间反而更少了,所以就利用做饭,干家务的时间去听书。
《冬牧场》听完了,不由得为在极致环境下的李娟捏了一把汗。对于住在钢筋水泥土、冬日里有暖气的我来说,地窝子的生活是我无法感同身受的。
冬牧场的生活是远离现代的,单调,孤独的。李娟跟着哈萨克牧民居麻一家转场到冬牧场,一起生活了过了三个月,这三个月里语言不通,饮食单调,生活艰苦,但是李娟笔下的文字却又充满了坚韧,牧民在这样的环境下努力的生活着。
冬牧场的气温在零下二三十度,这样的天气下,要出门放羊,赶牛,赶马,赶骆驼,还要去背雪,背雪干嘛呢?雪是荒野的水源,所以在冬牧场每个人几乎都要背雪,李娟也不例外,刚开始背的少,慢慢的也背的多了,那些融化的雪水成为每天的饮用水,缺水的情况下,衣服可以不洗,头发可以不洗,更别提洗澡了,只要有水喝已经不错了。
冬牧场里写到了这里住的是地窝子,喝的是雪水,吃的是奶茶泡囊,三个月两颗大白菜,二十个土豆是仅有的蔬菜。人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要照顾羊、牛、骆驼等,这是牧民们生活的基础,而生命也在这里异乎寻常的顽强。
李娟曾经为一窝出生的小狗担心过,担心的睡不着觉,但是那些小狗却也让她领悟到:生命远比所看到、所了解的更结实,更顽强。
居麻一家是充满爱的一家人,不管是居麻和嫂子,还是和孩子们,都让读者看到了这一家人之间的爱。也正是爱让他们在寒冬中充满了力量。正如李娟说的:但寒冷并不是全部,我还以更多的耐心展示了这寒冷的反面。那就是人类在这种巨大寒冷中,在无际的荒野和漫长的冬天中,用双手掬起的一小团温暖与安宁。虽然微弱,却足够与之抗衡。
荒野里的生活是单调,孤独的,孤独来自于广阔的天地,来自于不通的语言,来自于作为一个外人的李娟在极力的去克制,去适应环境,独自一人立于荒野,天大地大,一个人的力量也许很微弱,但是一个民族却展现了他们的坚韧与顽强。
冬天过去了,春天就不会远,所以满怀希望的度过冬日,必将迎来一个富足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