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街 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的一条街道,西南到江汉路,东北到一元路,长3.8公里,与两侧的沿江大道及鄱阳街平行。中间与上海路、南京路、青岛路、天津路、合作路、兰陵路、黎黄陂路、洞庭小路、车站路、蔡锷路等多条街道相交。
洞庭街贯穿原英、俄、法三国租界。
青砖木窗的洞庭街65号,一幢两层灰色小楼,就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故居博物馆,詹天佑在武汉生活了人生最后的七个年头,他离世的时候年仅58岁。
詹天佑一生辉煌,11岁时便作为中国首批留美幼童中的一员,漂洋过海去求学,1881年从耶鲁大学并在土木工程系铁路专业学成归来。
1905年詹天佑负责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当时没有现在这样的机械,炸石开道、钻井铺路都得靠人力,詹天佑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物理、化学知识,包括在陡坡上采用‘人’字形线路的创意。尤为重要的是,詹天佑统一了铁路的技术标准。在此之前,中国的铁路有宽有窄,轨距五花八门,有万国铁路之称,而詹天佑在1917年设立了专门的铁路技术委员会并主持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并将轨距确定为1435毫米。有了这些标准,各地建设的铁路才能够连接、兼容,铁路网线才成为可能。而中国列车驶出国门,也能与国际铁路顺利接轨。
最终,京张铁路提前2年通车,举世震惊。
詹天佑紧接着提出“路兴国才兴”,修铁路是当时中国的头等大事。他在书信中写道:“修此铁路,纵有千难万难,也不会半途而废,为夷国耻笑……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在临离开武汉的头一天晚上,我到武汉长江大桥下看火车。
在武汉江滩看火车似乎原本就是一景,我身边男女老少那人“海”了。不知道是否有些不舍,仰望星空,我看见了宝成线上秦岭山脉中的铁路以三个马蹄形和一个螺旋形盘旋而上……火车来了,铁轨带来从画册到史册的路,有些沉默,有些丧失,百年跌宕。
长江沿岸,有许多突入江中的山石,也叫石矶。武汉最古老的百人矶,无缘相识,据说已经被江水冲刷到几乎难以辨认。桥下江边的石矶倒是兀嶙峋状,枯水季节才过,江水细浪击石,窃窃私语,土会流失,水会流失,石会死掉。武汉江面上游轮丽影,又大又圆的月亮倒映在江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