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通麦那场罕见的泥石流吗?本期内容比较长,但是你会看到在西藏这片土地上,真正的一瞬间的沧海桑田的巨变。建议大家耐心看完。
在2000年的四月九日的傍晚,在离今天的通麦大桥不远处的易贡藏布江上游的易贡茶厂。老茶工格桑正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他感觉到大地剧烈的晃动起来,紧接着就传来了一阵震彻天地的轰鸣声,一开始以为是地震的格桑,看到了茶场不远处的雪山轰然倒塌,他才缓过劲来,原来是泥石流,于是他便拔腿往家里跑。格桑并没有想到他正在经历着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泥石流灾害。
后来根据专家的测算,整个泥石流的垂直落差达到三千米,滑坡体平均的运动速度达到每秒四十八米。如此超高的运动速度,极大落差的泥石流,可以说是举世罕见,而整个泥石流的全过程也仅仅用了六分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所垮塌的泥土和石头的体积相当于完成了十一座长江三峡大坝的浇筑方量。
讲真的,我不止一次的去过易贡。每当在我站在泥石流遗址前,我都在想也许只有在西藏这样一片可以让人近距离的感受到沧海桑田巨变的土地。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人在大自然面前真的是太渺小了。所以我一直觉得去西藏先不说能不能洗涤我的心灵,至少可以让我们更加的敬畏这个世界,也再也不会大言不惭的去征服这个,去征服那个了。
不知道是不是历史的巧合,就在这次泥石流发生了一百年前的公元1900年,这里就曾经发生过一次特大的泥石流。泥石流将易贡藏布江拦腰截断,从而形成了一座特别美的堰塞湖易贡湖。而一百年后,这一次泥石流来得更为凶猛,更大的泥石流又一次堵塞易贡藏布江,使得易贡湖的水位快速上涨。当时又恰逢藏东南的春季,冰雪融化,雨量充沛。
因此湖水高度连日上涨,在之后的两个月的时间内,易贡湖的水位累计上升了五十五米,湖面积由九点八平方公里扩展到了五十二点七平方公里。为泥石流前的5.4倍,造成了湖区大片土地被淹。通过对现场的勘查,国家派来的专家组推断,因易贡湖水不断上涨,加上六月初易贡藏布江将进入汛期,入湖水量急剧增长。
六月中下旬,易贡湖的水量可能达到四十亿立方米左右,水位将漫过此次泥石流形成的坝顶,如果任由水位上涨,附近的易贡乡和八盖乡的数千名同胞生命财产安全,将面临巨大的威胁。更为害怕的是,一旦坝体洪水漫过或者溃坝,下游几十公里的川藏公路,乃至数百座村庄都要面临灭顶之灾。
为此,西藏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施工力量的集结。并在短短的三十三天中挖成了一个深24米,长850米、宽150米的导流区,创造了西南工程史上乃至我国水历史上的奇迹。但相对于极其庞大的崩塌滑坡堆积体来说,这不过是在他的表面挠了一条浅浅的抓痕,溃坝还是不可避免的到来了。很难用语言文字来形容当时的溃坝的惊天动地之势和强大的破坏力。
狂泄的洪水在几个小时之内便使得下游的水位暴涨了四十至五十米。河水最大的流量达到了每秒十二点四万立方米。这个数字可能大家没有概念,这么对比一下就清楚了。西藏流量最大的河流,雅鲁藏布江的平均流量才是每秒四千四百二十五立方米。仅为此时的二十八分之一,巨大的流量将人工挖掘的引水渠越冲越宽。
大坝在六月十日下午七时溃坝。滔天的洪水沿着易贡藏布江呼啸而下,当晚九点半冲毁了通麦旧桥,倒灌入排龙藏布江。六月十一日凌晨三点左右,通埋的水位达到了五十米。洪水荡平了一切人工设施,破坏力穿透过雅鲁藏布江直达墨脱,从通麦到排龙的川藏公路段全部被毁。这次巨大的山体滑坡导致雅鲁藏布江下游五百公里的印度地区也受灾严重。
正是由于此次自然灾害的影响,国家才决定彻底的解决通麦天险的卡脖子问题,也才有了今天的通麦天险变通途。在今天的通麦大桥的桥头的观景台,我们可以看到在汹涌的易贡藏布江上,两座已经废弃的通麦老桥和新建的二百五十六米,单跨单塔悬索桥、三桥并列成为了西藏公路发展的见证。
当天堑变通途的时候,我想它拉近的不仅是你我和西藏之间的距离。更是青藏高原与祖国内地之间的距离。而且就在今天的通麦大桥不远处,就是未来的川藏铁路的东久特大桥,以及长度达到四十二公里的易贡特长隧道。当这样一座座外国人想都不敢想的人间建设奇迹。
在基建狂魔的建设下,一步步成为现实的时候,我相信川藏线天堑变通途的日子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