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于所学西方哲学史的回顾,整理归纳总结继承发展创新于《西方哲学史》(赵林、邓晓芒著)还有赵林老师的课《西方哲学史》。
三、爱非斯学派
赫拉克利特
爱非斯学派是爱奥尼亚地区爱非斯城邦的一个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本来是爱非斯王族的继承人,却退让给弟弟。他是一个精英主义者,且愤世嫉俗,后来离群索居与世隔绝。
也许很少人听过赫拉克利特名字,但他有一句名言却是家喻户晓:
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火本原和逻各斯。而且在他的哲学里面,可以看到辩证法哲学思想。
(1)火本原
赫拉克利特认为:
这个有秩序的宇宙(科斯摩斯)对万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
也就是说,他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这个观点主要受米利都学派无定形思想的影响。(米利都学派与爱非斯学派都是在爱奥尼亚地区,阿纳克西美尼曾将“火”作为最稀释的物质详见早期希腊哲学1.米利都学派)
所以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浓厚可以成为气,气再浓厚可以变成水、土等,这是“下降的道路”。而水、土可以稀释为气,气可以再稀释为火,这是“上升的道路”。 两条道路都是同一条道路,这是火与万物互相转化的道路。赫拉克利特把这种转化称为“生”“死”。
火死而气生,气死而水深。
(2)逻各斯
但不同于米利都学派的是,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永恒的活火是在“一定尺度”上燃烧熄灭的,这个“一定的尺度”就给无定形的火加了有定形的原则,而且这个原则是永恒不变的,是世界万物必须遵守的原则。这是赫拉克利特哲学思想的创新之处,他把这个原则就叫“逻各斯”。
逻各斯(logos)原意是“话语”,由此有了逻辑、尺度、命运等意思。逻各斯是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进步所在,标志着自然哲学第一次具有形而上思想倾向,这个倾向到后来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也可以看到。不仅如此,逻各斯更是西方哲学一次跨越性进步。
那这个逻各斯到底是什么。在赫拉克利特思想中,逻各斯有客观规律和主观逻辑两个含义。其客观规律就是世界的规律或者秩序等,而主观逻辑就是人对世界规律的认识,就是理性,是智慧。赫拉克利特由此也对理性倍加推崇。在逻各斯中,这二者是统一的。
回到火本原说,赫拉克利特认为逻各斯不是外加于火的,而是其固有的尺度,但火本身是无定形的,哪固有的尺度从哪来呢?自然是抽象来的,是人的思维抽象出来的,是其背后的主宰,像希腊悲剧里的“命运”一般不可见却处处存在,这也体现了赫拉克利特受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影响。换今天科学角度来讲的话,“逻各斯”就像牛顿三大定律一般,任人怎么跑,鸟怎么飞,鱼怎么游,都受三大定律的制约,这就是logos。
(3)辩证法奠基者
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极度晦涩,他的语言既有高深的神秘主义色彩,又有丰富的辩证思想。这种辩证思想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认为一切事物均处于普遍的运动变化和相互转化中,即那团活火永远在变化,也不停在与其他物质相互转化。这也是“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由来。
2.认为运动变化是由于对立面的冲突。赫拉克利特认为,对立导致和谐,相反才能相成。
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才能造成最美的和谐。
他认为生死、少老等对立都是同一种东西,这就跟毕达哥拉斯的十对对立不同,这是更高的对立,是统一的对立,所以才说这是辩证思想。
3.强调事物的相对性和不同的评价标准。赫拉克利特写到:
驴爱草料,不要黄金。
最美的猴子同人类相比也是丑的。
当然,这种相对性也容易走向相对主义的泥潭。
正因为这几个方面体现的辩证思想,黑格尔评价:
“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哲学的理念第一次以它的思辨形式出现了”,而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之所以被人们看作是晦涩的,正是由于它包含着日常理智所无法理解的“深奥的、思辨的思想”。
不过后来在赫拉克利特弟子克拉底鲁那里,辩证法就走向了诡辩论,克拉底鲁还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他过于肯定运动的绝对性而忽视了静止的相对性。这已经是对赫拉克利特辩证思想的偏离甚至是极端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