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笔记
友情确实可以成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动力机器,但它毕竟马力有限,需要不时加油。
1.请注意别让友情超载。
(1)传统的友情总是抱定一种不讲道理的假设:“是朋友就该如何如何”。
事实上,任何人都没有这种必须帮助我们的义务,假若我们真心当他是朋友,就不该要求别人如何如何,在友情的逻辑中,上述假定应更改为“只有如何如何,才能够朋友”。
(2)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下,一个健康的个体必然充分注重保护自己各方面的权利,他总是希望得到有价值的东西,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交往。
要记住,积极健康的个体并非无私无欲,但能取之有道。
(3)要注意,别以为我们交待朋友的都是小事,这里面还牵涉着很多问题。
要想友谊天长地久,就要相互理解体谅。无论在哪里,都不能一味地“靠”朋友。拿朋友当拐杖其实是贬低朋友,滥用朋友的情义。
2.交朋友千万注意不要去碰这些“地雷”。
第一,出门靠朋友。
人作为主体与周围客体发生联系的时候,总会发现有的客体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有的则满足不了,多数人总是会选择与前者进行交往。
第二,没有真正为朋友着想。
真正的友谊不在于共享欢乐或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而在于危机时的关心、指点、理解与支持。
第三,滥用他人的友情。
关键的朋友要留在关键的时候再用,不要把他们的善意滥用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就像遇到危险之前要保持火药干燥一样。
能够帮我们的朋友比一切都珍贵,珍贵之物决不应滥用。
5. 朋友之间不可斤斤计较
(1)三种朋友
第一种:肝胆相照、两肋插刀、彼此信任、有所担当。
如果碰到这样的朋友,那算是自己千年修来的缘分,高山流水遇知音,此生一人足矣。
第二种:关系比较密切,肝胆相照但不一定会两肋插刀,彼此信任但不完全信任,有所担当但得付出相当。
这样的朋友也算难得,会说真话,也做真事。
第三种:为了彼此需要,互相捧场,出于利益的来往,与感情无关,与道德无缘,唯有利益和需要决定彼此来往的密切程度。
(2)对朋友的态度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朋友不要太计较。太计较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朋友相处就要互相谅解,经常以“难得糊涂”自 勉,求大同存小异,有胆量,能容人,我们就会有许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诸事遂愿……
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
他们具有宽阔的胸怀,豁达而不拘小节;大处着眼而不会鼠目寸光;从不斤斤计较,纠缠于琐事,所以他们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
6. 朋友不能拿来利用
朋友本来就不是拿来利用的,闲暇的时候一起聊聊,烦恼的时候诉诉苦闷,欢乐的时候一起分享,这就是朋友了。一旦拿来用了,甚至牵扯上利益,朋友的感情就往往容易变质。
摆正心态,不勉为其难,这才是为朋友应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