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悉达多》到《清醒的活》:如何在生命的河流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原创非首发,首发公众号: 海霞8597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总是重复做一些明明知道对自己不好的事情?比如,明明想减肥,却总是忍不住吃麻辣烫;明明想戒烟,却总是在压力大的时候点上一支烟。这些行为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本书《清醒的活》中的一些触动点,并结合赫尔曼·黑塞的经典作品《悉达多》,聊聊如何在生命的河流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欲望的“洋葱”——停下来,听听内心的声音

《清醒的活》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果你真的想知道你为什么做某些事情,那就先不要做,看看会发生什么。”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悉达多在河流旁的顿悟。悉达多曾经被欲望驱使,追求财富与享乐,但最终他选择停下来,剥开欲望的层层外衣,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欲望就像河流中的漩涡,表面汹涌,但深处却是宁静的。

当你决心戒烟时,很快会面对想吸烟的强烈欲望。这种欲望是你吸烟的原因,不过是最外层的原因。如果你能抵挡住这种欲望,你就会看到它是由什么引起的,也就是第二层原因。如果你能坦然面对你所见到的,你将面临第三层原因,以此类推。

同样,假如你想减肥,下决心的下一刻就会思念麻辣烫在舌尖跳舞的麻辣鲜香,甚至只是因为想起来奶茶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奶茶布丁的醇香丝滑。


行动建议:

那就先不去做,或者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抵挡一下欲望的诱惑,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呢?剥洋葱的过程会很痛苦,但找到真正的原因,将理解你为什么要做那些事。就像悉达多一样,停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河流教会我们:欲望不是敌人,而是通向自我认知的桥梁。

觉知的自我——你不是你的思想,你是觉知者

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自我批判的漩涡中。我们会问自己:我对自己是父母的看法?是爱人对我的看法?是好朋友对我的看法?是孩子对我的看法?是老板给我的看法?是同事或下属对我的看法?……哪一部分是自己的看法?哪个时刻能看到是自己选择相信了其中一种看法?

《清醒的活》中有一句话让我深思:“你不是你的思想;你觉知你的思想。你不是你的情感;你体验你的情感。你不是你的身体;你能在镜中看到你的身体,并通过你的眼睛和耳朵经历这个世界。你是一个有意识的存在,你知道你能觉知所有内在和外部的事物。”

河流的流动提醒我们,自我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变化的。

我们常常被外界的看法所束缚,认为自己是父母、爱人、朋友、同事眼中的那个“我”。但悉达多告诉我们,真正的自我是觉知者,是观察者,是那个能够看到所有内在与外部事物的存在。


行动建议:

当我们在自我批判时,可以退后一步,观察自己的情绪与思想。问问自己:“看到这个过程的‘我’到底是谁?”这种觉知会让我们从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找到真正的自由。

习得性无助——如何突破无形的边界?

在《清醒的活》中,有一个关于习得性无助的案例让我印象深刻。狗被无形的电击边界所束缚,就像我们被对不适的恐惧所困住。悉达多也曾被自己的边界所困,他追求财富、享乐、知识,却始终感到不满足。直到他来到河流旁,才明白真正的自由不是打破边界,而是超越对边界的恐惧。

河流没有边界,它自由地流动,却始终遵循自然的规律。

我们可以像河流一样,在舒适区的边缘游走,逐步突破自我。每一次小小的突破,都是对恐惧的超越。


行动建议:

隔一段时间就向前一小步,以适应不适的强度。只要反复进行,最终能够突破边界。由于那只是一道无形的边界,只要学会忍耐那种不适,就能够突破边界。

河流是生命的隐喻,它教会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如何突破束缚,如何找到真正的自由。从《悉达多》到《清醒的活》,我们看到了一个共同的真理:自我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自由不是打破边界,而是超越对边界的恐惧。

让我们像河流一样,倾听内心的声音,觉知自己的思想与情绪,在生命的流动中找到真正的觉醒。


    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在某个时刻,你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被某种无形的边界所束缚?你是如何突破它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在生命的河流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