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鹬蚌相持[1],兔犬共毙[2],冷觑来令人猛气全消;鸥凫共浴,鹿豕同眠,闲观去使我机心顿息。
[1]鹬(yù)蚌相持: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到了好处。《战国策·燕策》: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
[2]兔犬共毙:比喻事情成功以后,把出过大力的人杀掉。《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范蠡)自齐遗大夫(文)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后用以比喻事成被弃。
【译文】
鹬蚌相互争执不下,它们两个都被人擒获;狡兔死后,走狗也遭杀戮。它们都是相互伤害,最终同归于尽。冷眼观看,真令人勇猛好斗之气完全消退。鸥与凫在同一个水塘中嬉戏,鹿与猪在同一个地方安睡,它们都互不伤害,相安无事,悠闲看去,便使人奸滑巧诈的心思顿时停息消散。
【学习心得】
不能互相伤害,要互相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