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运动技能
丰富艺术体验
提升屋里科学能力
过程:
先准备材料。这次用了2斤面粉,许多的盐和水和面,才能包裹住3只恐龙。但是,由于没有微波炉,所以就用少用水,并且放在平底锅上稍微加热。当然,不敢加热太久,只是表皮微微有硬度。为了,快速进入游戏,没散热,所以粘了一些米,哈哈。
其次,跟孩子说,上次变身什么职业去挖……孩子说的是恐龙,但是职业我得跟他们重复一遍,考古生物学家。
和孩子观察了现场,告诉他们,这是挖掘现场。今天依然要扮演考古生物学家,这些都是分割出来的格子,叫做探方。一会儿要继续去看看,探方里究竟有什么?
对于材料的运用,那是十分积极。两个孩子迫不及待,都各自挑。挖掘出来的恐龙,合作掰开。由于面团还是比较软,所以这次对手部运动的锻炼力度不够。
孩子发现了弯弯的一截,问是什么,希希说是尾巴。谁的尾巴?姐姐说恐龙的。那能不能是小猫咪或者小狗的呢?希希说是狗狗的。
那就一起揭秘吧。姐姐掰开了很多,明显好奇心特别旺,希希在一旁看着。
挖出三角龙的那一刻很开心。
按照特征去讲解恐龙名称,似懂非懂。
第二个挖出的是小面团,希希还是很认真的寻找,最后有点失望。
继续从探方挖宝。
翼龙和霸王龙相继被挖掘出来。后来希希就护着自己挖出来的恐龙不让姐姐探索啦!这会儿明白过来,原来有好玩的。
这期间还为工具以及恐龙化石而有点小争执,一切都还可控。
DIY环节问问,怎么做出恐龙化石?希希答不上来。姐姐拿着恐龙的脚丫直接印上去。
后来,希希也跟着做。
除了恐龙的化石,还可以做什么?拿出准备好的花生、树枝、骨头等一起拓印上去。
这个过程他们还是玩的很开心。
没有微波炉,那就不藏了。姐姐的妈妈不帮忙把面团带回家微波一下,那就算了。不藏了。
等晚饭有空了,再和孩子继续观察3只恐龙。这会儿哥哥也来了。拿出恐龙绘本一起看,一起玩恐龙拼图,加深对恐龙的理解。
总结:
从第一节的卡片认识了解化石,这只能是有基本概念而已。这就好比,我们都从书本获得知识,但未能真正理解。
第二节,在知道了化石的概念上,引入挖掘恐龙化石卡片,并且体验挖掘工作,拼贴恐龙,并让恐龙站起来。从二维到三维,从书本到动手体验,进一步加深理解化石概念。多维度运用
第三节,也就是这一节,不单单是模拟挖掘环节的亲子挖掘,还通过实际运用,制作化石,发散思维,创作化石,真的是意义非常大。这是在知道和理解基础上,创作出新作品,对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有帮助。
如果有机会,可以在博物馆去看化石。目前,市区也有博物馆,虽然相关的化石不多,但也有些,可以带去看看。而后,有机会到江苏找他姑姑,就可以去看恐龙化石了。
在生活中真实体验,可以加深理解和认识。
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恐龙化石,是非常的学习方式。这些都是在体验中学习,有乐趣。这也就是刺激强度更强。这种有趣的学习方式就会进入他的潜意识,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满足后更有动力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