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中谈成熟有两种,一种是掌握了现实规则的成熟,一种是人性的成熟。
复杂和单纯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内在人性的幼稚与成熟,另一个是外在规则的无知与掌握。这样一来,就可以区分出四种模式:
内在人性幼稚,同时对外在规则无知,这是幼稚;
内在人性成熟,同时对外在规则无知,这是单纯;
内在人性幼稚,同时掌握了外在规则,这是世故;
内在人性成熟,同时掌握了外在规则,这是成熟。
我基本同意上述定义,唯有世故不完全认同。于是从百度百科查找了幼稚、单纯、世故、成熟的定义:
幼稚:本指还未系统接受教育的小朋友,思想天真无邪,简单不复杂,自我意识较强。后引申为成人思想不成熟,见识不够开阔,看问题难以洞悉实质,心智未开,总是喜欢主观想象。
单纯:《余华的香草山》中对单纯的定义——单纯并非幼稚,也不是一张白纸般的无知,而是历经千帆也能坚持纯粹和追求。
成熟:经历得多了,越来越能接受现实,但不是越来越现实。
世故:世俗人情习惯,待人处事圆润周到。
这里不争孰对孰错,只是为了将我们平时经常提到的词,再拿出来,仔细想想,它们到底意味着什么。这应该有助于我们决定做一个什么样的自己。
看了武老师的定义、网络中的定义,以及我自己的理解,我对这四个词形成了以下认识:
幼稚:像个孩子,经历的少,不懂事。
单纯:心性成熟,经历的少,但是对世事套路知道的少。
成熟:经历的多,能看懂世事,处世得当。
世故:过于成熟,处世圆滑,左右逢源。
在微博上看到过一句话:知世故而不世故。我觉得这是成熟与世故的区别。
其实这四个词没有标准的定义,而且界限模糊,往往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们贯穿了一个人的成长、变化:人小时候都是幼稚小孩,天真浪漫;后来,学习生活中基本的交往规则,待人接物,学会通情达理,这个阶段是单纯;随着交往的人越来越多,知道更多“潜规则”,了解世间的诸多不确定及无奈,能够平静地接受,此乃成熟。
我觉得成熟是最好的状态,但是由于人难以掌控无限的欲望,加之世间功名利禄诱惑太多,想要达到某些目的,不得不世故。也就是人懂了很多规则之后,会利用人们的心理特点、社会潜规则做事。越过成熟,变得世故,也就世俗了。
所以想了想,我要尽量地成熟,而不世故。只要懂得很多事,做正确的事,不卑不亢;不要单纯,更不要世故。不能保证做到,但至少有这样的目标,常反思,矫正自己的行为。
说一个我单纯变成熟的例子吧:一天,在街上走,路边有一个外地阿姨,她说话我听不太懂,意思是,给她一些钱,坐地铁去找朋友。我见她很急切的样子,就信了,给她20块。那个阿姨走后,清洁工过来跟我说,那是骗子,已经在这儿待好几天……此后我变得很警惕,不轻信陌生人。
--
今天是5.12汶川地震纪念日,愿逝者安息,存者安康。
明天是母亲节,祝愿天下母亲,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