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笔记——重点记录(5)
生活原则(3)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这是本书中最重要的一条
如何克服影响大多数人,实现人生愿望的两大障碍。这两大障碍因人类大脑的运行方式而存在,所以几乎每个人都会遭遇他们。
一、认识你的两大障碍
①自我意识
②思维盲点
这两个障碍让你难以客观的看到你,和你所处环境的真相,难以通过大量最大的限度,利用他人的帮助来做出最佳抉择。
如果你能理解人类大脑这部机器如何运行,就能明白这两个障碍为何存在,以及如何改变你的行为,从而让你自己更快乐、更高效、更擅长和他人交流。
1、理解你的自我意识障碍。就是你潜意识里的防卫机制,它使你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你有一些根植于内心最深处的需求和恐惧。
例如,需要被爱,害怕失去别人的爱,需要生存,害怕死亡,需要让自己有意义,害怕自己无意义。
这些需要,都源自于你大脑里一些原始的部分——杏仁核
杏仁核:这些区域会简单的处理事务,做出本能反应。
这些区域渴望赞誉,把批评视为一种攻击,尽管大脑更高级的部分能够理解,建设性的批评对你有利。
这些区域使你产生戒备心理,尤其是在涉及你的完美性进行批评的时候。
前额皮层:更高级的意识源于你的大脑皮层,更具体的说是叫“前额皮层”部分。
这是你的大脑最具有人类特征的部分,你会通过这一部分,清醒的感知到自己在做决策(称为“大脑执行功能”),在应用逻辑和推理。
2、“两个你”在争夺你的控制权。
较高层次的你,意识不到较低层次的你,这一冲突是无处不在的,如果你足够仔细的观察,你确实看到人脑两个不同部分的争吵情况。
例如,当一个人“对自己感到愤怒”时,他的前额皮层在杏仁核(大脑其他较低层次的部分)争吵。
就好像有一个人在问:“我怎么放任把这块蛋糕给吃了呢?”
答案是:因为较低层次的你战胜了深思熟虑的较高层次的你。
较低层次的自我,就像经过训练的斗犬,始终保持战斗意识。
而较高层次的自我想把事情弄明白。
这很容易让人困惑,因为不管你,还是你打交道的人,通常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大脑里,有这些较低层次的野兽,更不用说这些野兽在试图绑架所有人的行为。
在你愤怒时,是较低层次的你在通过较高层次的你说话,深植于你内心的各种 隐蔽动因在控制你,导致你无法理性的解释你的行为。
要有效行事,你就绝不能允许“想要自己正确”的需求压倒“找出真相”的需求。
如果你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擅长的事情过于自豪,你学到的东西就会变少,决策质量就会变低,也将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3、理解你的思维盲点障碍
你的思维方式,有时会阻碍你准确看待事物, 因为我们认知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也有差异, 我们是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的。
例如,一些人就是能看到大图景,但看不到 细节。
另一些人就是能看到小细节,但是看不到大图景。
一些人习惯线性思维,另一些人习惯发散思维等等。
所以很自然,人们无法理解自己看不到的东西。
没有识别规律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人,不知道识别规律和综合分析能力是怎么回事。
就像个色盲不知道能辨色是怎么回事一样。
当你指出某人的心理弱点时,对方的反应通常像你指出他的缺身体缺陷一样,感到不舒服。
你是一个头脑封闭的人,就会有太多先入之见,头脑封闭的代价极为高昂。
当其他人向你展示各种美妙的可能性和可怕的威胁时,你会视而不见。
当其他人提出可能是建设性,甚至能救命的批评时,你也不能领会。
这两大障碍造成的最终结果是,出现意见分歧的各方通常始终信自己是对的,而往往以彼此发怒告终,这是不理性的,也会导致人们无法做出最优抉择。
人们觉得,当两个人得出相反的结论时, 必有一个是错的,你不想那个错的人是你。
这种无法从他人想法中获益的现象,不只出现产生分歧的时候,当人们遇到难解的问题时也会出现。
大多数人在试图弄明白某件事时,在自己脑子里思索,而不是参与所有他们能得到的好想法。
结果是他们不断地跑向自己看到的东西,不断地在自己的盲点上撞墙,直到失败迫使他们适应和进化。
适应和净化有三个途径
①训练自己的头脑,以反直觉的方式思考。
列如:有创造力的人通过自律和练习变得更有条理。
②利用辅助机制。
列如:程序化的提醒器。
③在自己的短板上,依靠擅长者的帮助。
想法的不同不一定导致分裂,也可能产生相辅相成的效果。
列如:有创造力的人,通常持发散思维,这可能导致他们难以信靠。
而线性思维者往往更值得信赖,一些人更情绪化,另一些人更理性。
在任何复杂的计划中,缺少拥有互补性能力者的帮助,任何人都无法成功。
总结: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这两大障碍就是人的致命缺陷,导致聪颖勤奋的人无法发挥自身的全部潜力。
如果你知道自己有盲点,你就能找到解决办法。
假如你不知道,你将持续不断的栽在相同的问上。
换言之, 如果你能承认自己有盲点,并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其他人,可能在某件事上比你看的更准,他们试图指出威胁和机会确实存在,那么你就更有可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二、奉行头脑极度开放。
①头脑极度开放的基础,是一种真诚的担忧,你在决策时,看到的情况并不是最符合事实的情况。
②头脑极度开放是一种能力,有效地探析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让你的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阻碍你。
③奉行头脑极度开放,较低层次的你就无法控制你,而始终是较高层次的你在观察和考量所有不错的选择,做出最佳决策。
④你能获得这种能力(只要练习就可以获得),你将能更有效地应对各种现实情况,大大改善自己的生活。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你必须做到以下:
1、诚恳的相信你,也许并不知道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并认识到,与你知道的东西相比,能不能妥善处理“不知道”才是最重要的。
大多数人做出糟糕的决策,是因为他们确信自己是对的,也不让自己看到确实存在的最好的选择。
头脑极度开放的人知道,找到问题的所有答案很重要,但提出正确问题,并向其他聪明人请教也很重要。
如果你不在一种“不知道”的状态下探索一段时间你就不能,做出很好的决策。
与任何人知道的任何东西相比,“不知道”区域里的东西要重要的多。
2、认识到决策应当分成两步
①先分析所有相关信息
②然后决定
听听其他人的观点并加以考虑,绝不会消弱你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自由,只会让你在决策时有更宽广的视角。
3、不要担心自己的形象,只关心如何实现目标。
荒谬观点:厉害的人知道所有答案没有任何缺点。
这种观点既不符合事实,也会阻碍成长。
重点:致力于做出最佳决策的人,很少坚信自己已经掌握了最好的答案。
他们承认自己有缺陷和盲点,但总是试图了解更多,以克服缺陷和盲点。
4、认识到你不能“只产出不吸纳”。
5、认识到为了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你必须暂时悬置判断,只有设身处地,你才能合理评估另一种观点的价值。
头脑开放,不是指对自己不相信的东西无所谓,也不是顽固、不理性的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是考虑其他人的理由。
要做到头脑极度开放,你必须高度接受自己错了的可能性,可以鼓励其他人告诉你,错在哪里。
6、谨记,你是在寻找最好的答案, 而不是你自己能得出的最好答案。
最好的答案不一定是你想出来的,你可以在其他人那里找。
如果你的客观看待事物,你就必须承认,你总是拥有最好的答案的可能性很小。
而且就算你有最好的答案,也未经其他人考问之前,你也不能如此确信。
所以,知道你自己不知道,这是无比的重要。
7、搞清楚,你是在争论,还是在试图理解一个问题,并根据你和对方的可信度,想想哪种做法最合理。
如果双方水平相当, 争论就是合理的。
如果一方在这方面明显比另一方更有知识,就应该让一方做老师,另一方做学生去请教。
有“可信度”人的两个特征:
①曾经反复的在相关领域成功找到答案,至少成功过三次,拥有过硬的履历。
②在被问责的情况下,对自己的观点做出很好的解释。
三、领会并感激——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
当两个人的观点截然相反时,很有可能有一个人是错的。
搞明白是不是自己错了,这对自己有好处。
必须领会并感一种技艺: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
①在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中,你的目标不是让对方相信你是对的,而是弄明白谁是对的,并决定该怎么做。
②在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中,双方的动机都是真诚担忧,错过重要观点。
你们彼此要真正看到对方看到的东西,你们两个人“更高层次的自我”努力探寻事实,这样的交流双方受益匪浅,并能释放出巨大的未被发掘的潜力。
要做好这一点,你的沟通方式应该要让对方觉得你只是在试图理解。
可以问对方:
①你更愿意我坦率表达想法和问题,还是把他们埋在心里?
②我们是要尽力说服对方自己是对的,还是开通聆听彼此的观点,以尝试发现事实,并决定如何行动?
③你是在和我争论,还是在寻求理解我的观点?
你应该提问,而不是做出陈述, 以平心静气的方式进行讨论,并鼓励对方也这么做。
如果你冷静,平等对待对方,尊重对方,效果就会好的多,练习可以让你更擅长这么做。
在学到东西后,改变想法的是赢家,顽固拒绝学习的人是输家。
你既应该考虑和思索各种相互冲突的可能性,也应根据了解到的情况,随时迅速的调整自己的想法,接受可能正确的东西。
一种检验你做的好不好的方式是,把你和你有分歧的人的观点,向对方复述一遍。如果他说你复述的对,就说明你做得很好。
遵守两分钟法则:两分钟内不许打断对方,以便对方有时间把想法说清楚。
四、和可信的、愿意表达分歧的人一起审视自己的观点。
1、通过这么做,可以降低自己犯错的可能性,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2、如果问题太过复杂,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可以找这方面知识更丰富,可信度更高的人帮做决策,自己可以旁听以深思熟虑的方式表达不同意。
3、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以尽量使其不那么糟糕。
五、识别你应当注意的头脑封闭和头脑开放的不同迹象。
头脑开放的人和头脑封闭的人很容易区分,因为二者的行为大相径庭。
辨别自己和其他人是否头脑封闭:
①头脑封闭的人
不喜欢看到自己的观点被挑战
无法说服对方而感到沮丧,而不是好奇对方为何看法不同。
把事情弄错时会产生坏情绪,更关心自己能不能被证明是正确的,而不是提出问题了解其他人的观点
头脑开放的人
更想了解为什么会出现分歧,当他人不赞同时,他们不会发怒。
他们明白自己总是有可能是错的,值得花一点时间考虑对方的观点,以确定自己没有忽略一些因素和犯错。
②头脑封闭的人
更喜欢做 陈述,而不是提问。
尽管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信度高的人有权做出陈述。
真正头脑开放的人,可信度最高的人,也经常会问很多问题。
可信度低的人陈述其实是隐性的问题,只不过是被表述为低自信程度的陈述。
头脑开放的人
真诚的相信自己可能是错的,提出真诚的问题。
他们经常权衡自己的相对可信度,以确定自己应该主要扮演学生、老师还是其他的角色。
③头脑封闭的人
更关心的是否被理解,而不是理解他人。
当对方不赞同时,他们通常会认定自己没有被理解,而不去想想,是不是自己没有理解对方的观点。
头脑开放的人
经常觉得有必要从对方的视角看待事物。
④头脑封闭的人
会说类似这样的话:“我可能错了。但这是我的观点。”
这往往是一种敷衍性的表态,人们借此来固守自己的观点,还感觉自己是开明的。
如果你的陈述以这样的方式开头,“我可能是错的”“你不一定信我的话”,那么你最好接下来提一个问题,而不是做出一个断言。
头脑开放的人
知道何时做陈述,何时提问。
⑤头脑封闭的人
阻挠其他人发言。
如果在对话中,一方看起来不给对方留说话空间,他就可能是在阻挠对方说话。
为了应对这种阻挠,可以实行两分钟法则。
头脑开放的人
总是更喜欢倾听而不是发言,他们鼓励其他人表达观点。
⑥头脑封闭的人
难以同时持有两种想法,他们让自己的观点独大,挤掉别人的观点。
头脑开放的人
会在考虑其他人的观点同时,保留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他们可以同时思考两个或者更多相互冲突的概念,反复权衡其相对价值。
⑦头脑封闭的人
缺乏深刻的谦逊意识。
谦逊通常来自人的失败经历,失败让人以一种开明心态,积极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头脑开放的人
看待事物时,时刻在心底担忧自己可能是错的。
六、理解你如何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练习头脑开放你可以:
1、经常利用痛苦来引导自己进行高质量的思考
大脑杏仁核会收缩,你也许会觉得他在踢你,你的身体会紧张,或者你的心中涌起了一种恼怒感,想发脾气,每当出现这种情绪时,你就需要注意,这些都是头脑封闭的迹象。
意识到这些迹象后,你就可以将其作为线索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引导自己走向头脑开放。
2、将头脑开放作为一种习惯
如果你始终把愤怒感、挫败感作为提醒自己的迹象。从而冷静、慢下来、以深思熟虑的方式看待眼前的问题,逐渐的,你的负面情绪出现的频率就会大大下降?你也会直接成为头脑开放的人。
3、认识自己的思维盲点
如果你是一个头脑封闭的人,又在自己的盲点领域形成了一种观点,结果可能是致命的。
记录一下,你经常在哪些方面,因为看不到别人看到的东西而做出糟糕的决策。
可以请其他人帮你,尤其是那些曾经看到你所忽略的东西的人。
4、假如很多可信的人都说你正在做错事,只有你不这么看,你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看偏了
一定要客观,虽然也有可能你是对的,他们都错了,但你应该从吵架模式,转换到提问模式,比比你和其他人的可信度,在必要时同意让某个你们都尊重中立第三方来打破僵局。
5、冥想
能从更高的层面看问题,镇定自若,富有创造力。
能让人看到慢节奏的画面,即使面对混乱,也能保持平静,就像一场街头斗殴中的忍者一样。
6、重视证据,并鼓励其他人也这么做
在准备决策时问问自己,你能说出是哪些明确的事实(及可信度人不会质疑的事实)让你形成这种观点吗?如果不能,你就很有可能不是在依据证据行动。
7、尽力帮助他人也保持头脑开放
平静理性的表达观点,有助于避免对方产生“战还是逃”的动物性(杏仁核)和反映。
谨记:这不是争执,而是开放的探寻事实,如果你能证明你正在考虑对方的观点,这将是有好处的。
8、使用以证据为基础的决策工具
目的是帮你控制较低层次的动物性自我,让更理性的,较高层次的决策头脑处于主导地位。
9、知道什么时候应当停止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信任自己的决策程序。
独立思考,努力为自己相信的观点辩护,都是很重要的,但总会有些时候,更明智的做法是停止为你的观点辩护,接受可信的其他人的观点。
保持头脑开放,相信可信其他人的共识比自己的任何观点都更好,是一种更聪明的做法,最终对你更好。
假如,你无法理解他们的观点,可能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恰好是你的盲点。
如果,所有的证据、所有可信者的观点都与你的观点相反,你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你就是在危险的一意孤行。
学不会头脑极度开放的人,就不会经历从蛹到蝶的蜕变,大大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