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南方朋友说,茄子,在江浙一带叫“落苏”。我觉得“落苏”这个名字真好听,简直不像菜名,怎么听,怎么都透着一股子南方人的文雅。
我们这里,茄子,就叫茄子,圆茄子,长茄子。唉,一个孔孟之乡,也没有给茄子起个雅致的名字来。
北方的夏天,茄子价廉,吃法很多,但没有生吃一说。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去地里割草,有时看见人家菜地里的茄子,就摘了生吃,但多半是啃了一口就吐了。现在似乎还能回想出那个无法形容的味道,可能就是朋友所说的茄子腥。
但是,茄子烧熟了,做成菜,还是非常美味的。我们这里,茄子除了清炒,凉拌,其实还有几种家常吃法。
一种是“烘茄子”。就是把茄子去皮,切成小四方块儿,讲究的人家有的切成菱形块儿。在锅里炒个八成熟时,加上少量水,然后把茄子煮透,最后勾上一点稀面糊。一般人家都爱这一口,吃的时候可以把馒头掰碎泡进里面,吃得真香。
一种是“炸茄夹”。还是把茄子去皮,切成小四方块儿,裹上面糊下油锅炸。炸至金黄捞出控油。然后再凉拌,一般加上蒜泥和一点荆芥叶,是为一道风味小吃。
不过,我始终搞不明白这个菜为什么叫“炸茄夹”。“炸茄夹”,但看字面意思,好像是把茄子切片,每两片加肉末之类裹面糊油炸。我们也这样做过,但这样的吃法叫“炸茄盒”,类似于“炸藕盒”。但一般不这样吃,嫌腻得慌。至于“炸茄夹”这个菜,我倒觉得叫“炸茄块”莫不更合适。
一种是“蒜茄子”。把整个茄子上锅蒸熟,晾凉以后撕开,填入蒜泥和盐,摆入容器中,放入冰箱冷藏。三两天后,即可食用。可以切开直接食用,也可以拌上辣椒油,芫荽等佐料,也是一道别具风味的小菜。
一种是“油茄子”。深秋时节,繁霜一场接一场,茄子棵上再也结不出大的茄子来,只零零散散结一些如鸡蛋、鹅蛋大的小茄子,而且表皮变软,起皱,就像是蔫了一样。所以,形容一个人无精打采,有时会说“像霜打的茄子”,就是这么个意思。
这种经过风霜的小茄子,我们叫“茄子妞”,做“油茄子”是最合适不过的。
茄子妞洗净,从腿下面划几刀,几瓣连着,不要切断。上锅蒸八成熟,弄出来挤干水,再爆炒一下。炒的时候,放适量盐,多放油,葱段,大蒜,姜丝,五香粉。然后放冰箱冷藏,随吃随拿。
做这个“油茄子”,重点是多放油,多放佐料,再一个不要去掉茄子腿。我小时候也不爱吃茄子,但我爱吃茄子腿,茄子腿特别香,比茄子肉香得多。“油茄子”冷藏之前,炒的时候也可以放几个干辣椒,这样吃起来,有浓浓的香,有微微的凉,有快意的辣。
在我看来,这个“油茄子”是茄子最好吃的做法,我们这里很多人都爱吃。每到深秋,茄子拉秧子的季节,菜市场卖这种小茄子的就多起来了,一堆一堆的,人们都买来做这种“油茄子”。
前几天,我在早市上看见一个老婆婆在卖小茄子,有半筐子。我看了一下,那老婆婆说,姑娘,你要了吧,回家做油茄子。
她叫我“姑娘”,虽然听起来很年轻,我也不要。这种小茄子做油茄子根本不行,因为季节不对,盛夏的茄子没有经过霜打,做不出来那个味道。
当然,茄子还可以烤,可以做汤,还可以晒茄子干。冬天炖肉,或掺肉包包子,茄干吃起来要比肉香。
我想,茄子最有名的吃法,应该是《红楼梦》里贾府的“茄鲞”了吧。贾府也吃茄子,但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贾府,茄子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吃,贾府的茄子叫茄鲞。
茄鲞怎么做?凤姐儿说:“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天哪,茄鲞的配菜比茄子多了不知多少倍,这个茄鲞到底还有没有茄子香,咱也没吃过,咱也不知道。
但是,刘姥姥吃过之后说了:“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样的味儿来了。”说明这道菜真的不一定有茄子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