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之方中》是《诗经·国风·鄘风》中的第六首诗,是一首赞美卫文公从漕邑迁到楚丘,重建卫国的诗。此诗当作于卫文公的晚年或死后,是追叙当时情事,具有史诗性质。
大美女宣姜婆家的故事继续。
宣姜的儿子卫惠公心肠歹毒,做事极不靠谱,生养个儿子比他爹、他爷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荒淫。
卫惠公死后,他的儿子卫懿公继位,这家伙喜爱鹤,倾全国之力养鹤,搞得民贫国衰,怨声载道,狄人趁机侵犯,烧杀抢掠,也杀了懿公。
可恨的懿公连个儿子都没有,卫遗民逃到漕邑,拥立懿公的奶奶宣姜和他大伯生的儿子戴公做了卫君,你说这关系有多乱。
可怜的戴公年少,又生逢乱世,连惊带吓,没干几天就病死了,于是,他的弟弟燬接了哥哥的班,史称卫文公。宣姜也够不简单,嫁两任老公,生养一群儿女,其中有三个儿子先后做过卫国的国君。
小小少年卫文公受命于危亡之际,国破家亡,哀鸿遍野,民心涣散,他本人穷得连个住处都没有,但并没吓破胆,而是群策群力,勤勉做事,减轻赋税,慎用刑罚,发展农耕,与百姓共历艰辛,很快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卫文公通过观察地形,发现楚丘这个地方三面环山,易守难攻,中间平原有淇水通过,适宜农桑,决定从漕邑迁都到楚丘。
在楚丘建城池的时候,文公避开农时,选在秋收秋种过后兴建。他科学谋划,目光长远,在宫室的前后左右都种有榛、栗、椅、桐、梓、漆等实用乔木,其果可食,其木可材,将来民富国强时,这些木材也可制作琴瑟之乐器,用于国家庆典的歌舞演奏。可见其深谋远虑,对未来充满信心。
正是他让卫国重新焕发了生机,所以,百姓都很拥戴卫文公,在重建新都时,大家都主动从四面八方赶来,不怕苦累,卖力劳作,一直干到星斗满天方才休息。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绵绵春雨下了一夜,黎明时分天刚放晴,文公常常早起,吩咐车夫套车,披星戴月赶往桑田,和农人同吃同住,劝耕督种。
他还重视手工业和文化教育事业,任用贤者为官,并与中原各诸侯国结交会盟,发展军事,战车从三十辆增至三百辆,使卫国后来出现了中兴的大好局面。
公元前六百三十五年,卫文公去世,在他的盛大葬礼上,卫国百姓有感于文公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使卫国日渐强盛的大德,齐声合唱一首颂曲,叫《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kuí)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yī)桐梓(zǐ)漆,爰伐琴瑟。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guān)人。星言夙驾,说(shuì)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lái)牝 (pìn)三千。
定: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方中:大约在每年十月十五后至十一月初的时候,古人开始兴建宫室。
楚宫:楚丘的宫庙。
揆:度,测量。
匪直:不仅。
秉心:操心,用心。
塞渊:踏实深远。
騋(lái):七尺以上的马。据《国语·齐语》记载,文公初到楚丘时,只有齐桓公给他的三百匹马。在多年经营下,国防力量已发展到十倍以上。
翻译成白话文:
定星十月照空中,楚丘动土筑新宫。度量日影测方向,楚丘造房正开工。栽种榛树和栗树,还有梓漆与椅桐。成材伐作琴瑟用。
登临漕邑废墟上,把那楚丘来眺望。望了楚丘望堂邑,测量山陵与高冈,走下田地看农桑。求神占卜显吉兆,结果必然很安康。
好雨夜间下已停,吩咐驾车小倌人。天睛早早把车赶,歇在桑田劝农耕。他是正直有为人,内心充实又深沉。良马三千多如云。
写在题后:
科学发展,现在的肉食者未必都懂,懂了也未必做,但二千六百年前的卫文公已开始践行。
忽然想读一首诗: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