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纠结读书的意义,经济而言,百无一用是书生,今天,因为感冒加重,琐事不用我做。我反过来想,如果不读书呢,我会不会更加强大,或者能得到更多收入?不能,也就是说,我的收入价值,和读书没关系,那读书有没有坏处,也有,就是过度思考。过思伤脾,脾弱伤心,心不足,不足以足阳,少阳气不足,难养正气,所以,我总是在感冒的路上。
我不喜欢读华丽辞藻的书,太过华丽,感觉浮于表面,难以让人在读书时,产生浮现面前的景象。比如莫言的文章,就是无奇的字,写出惊奇的文章,“一轮太阳,挂在寒冷的冬日,马上就要熄灭了”“那一颗白菜,借助我的颠簸,跳了出来。”“我的手冻的麻木,感觉不到丢失了东西”……,
我感觉,顶级的繁华就是允许多重幸福的存在。不是单一标准的快乐标配。
比如“懒”,很多人说它的坏处,也许正因为懒,所以才有了很多发明代替人工劳力,从而提高效率。
所以,我又联想到,如果一个人什么都能忍,那他可能就会忍得更多。除非觉悟,离开不适合的环境。
觉悟哪里来?无非是实践和理论,
实践太漫长,南墙也太痛,不如读书明智。读书也会撞南墙,但是不会重复一面南墙。
我记得前年看的“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也就是提出“廉租房不配厕所”的经济学家,他在讲人际关系时,说,人不平衡无非就是投入和收入不成正比,我觉得,可以用在很多事情上,以保持平稳的情绪,比如,不平衡,要么天平的那一端加砝码,要么你减少砝码,就这么简单。
有的人,天资聪明,有的人愚钝,需要积累,才能不让人生如此滑稽。我又想起来“滑稽是预期和结果相差甚远的产物”
难得空闲,随便写写。